《传媒巨舰》正文 第二十九章以自己为原型

    “可以了,科特尼女士,请你回去等待消息吧,剧组会在明天下午之前给你最终的回复的。”

    “好的。”科特尼带着得体的笑容离开了,从导演还有旁边那位年轻的制片人的反应,她知道自己应该有不小的希望。

    她并不算是新人了,从三年前和纽约福特模特代理公司签约,放弃了在华盛顿ount vernon学院的学业,她在这个圈子里已经混了三年。

    之前一直都是不疼不痒的跑龙套,今年好不容易出演了电视剧《超人特工队》中的角色,只是在nb首播的收视率并不怎么样,项目随时可能会被砍掉。

    美国的电视剧制作公司在制作电视剧的时候,和太平洋对岸是不一样的,它们通常不会一下子将剧集全部制作完成,而是先制作出来几集,安排放到电视上播放,然后根据收视率进行调整。

    如果收视率足够高,那么接下来自然会继续完善制作剧集,一集一集的制作下去,一直到收视率下滑,无法保证盈利为止。

    美剧许多长达十多季的剧集都是这么来的,而在电视剧失利之后,科特尼无意中见到这个剧组招人的信息,就来面试,如今眼看进入了最终面试,她一定要保证自己成功获得角色。

    之前跑龙套那些事情根本算不上什么资历,至于《超人特工队》也是如此,演电视剧的演员层次天然要比电影演员低一个层次,何况电视剧还因为收视率不佳眼看就要被砍掉了。

    作为一个新人,科特尼在好莱坞并没有什么人脉,不过她还是在仔细思考有没有可以增加自己胜算的方法。

    就这么离开了面试地点,来到了街上,忽然后面有人叫住了她:“科特尼女士!”

    科特尼回过头,认出来了是一个剧组的工作人员,对方递给了她一个纸条,然后道:“你忘了一点东西。”

    心中一动,接过了对方手中的纸条,看到上面除了时间和一个酒店的房间号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东西了,她没有任何的犹豫,当即将上面的内容牢牢记住,然后才将纸条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心中由衷的产生了一些欣喜的心情。

    三年前就加入了模特公司,科特尼也并非是什么都不懂的乖宝宝,当初能够得到电视剧的角色,她就做出来了一些付出,这次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她也不介意和对方做一些交易,作为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也只有这唯一的资本了。

    ……

    早上醒来,映入眼帘的是酒店豪华的吊灯,环顾四周,没有见到昨天晚上那个人的身影,科特尼略微有一些失望,可等目光赚到床头柜上,很快看到了一个纸条。

    “恭喜你被剧组录取,科特尼女士,剧组正式的通知会很快到达。”

    上面的文字很快让科特尼充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昨天看到对方的时候,就察觉到导演对他态度十分恭敬,后来才知道对方是这部电影的投资人兼制片人,对方既然做出来了这个决定,想来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看了看时钟,已经是上午十点钟了,想到昨天晚上一直持续到凌晨,如今身体还感觉像是要散架一样。

    科特尼感觉或许即便是不做交换,她或许也会愿意和对方进行一场充满友谊的比赛,毕竟这个世界是一个看脸的世界,既帅气,能力又强,再加上有钱,应该没有哪个女人能够拒绝。

    此时在工作室和杜奇·查理曼讨论《决胜二十一点》细节的保罗也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心道自己应该不是因为天气转凉所以感冒了吧。

    自从自己重生之后,先天就条件好,加上注重锻炼和保养,身体状况可比上一世好多了,感冒这种事情已经极为陌生了,多半是哪个美女又念叨自己了。

    对于昨天的友谊赛,保罗感觉还不错,日后如果有机会,或许可以再来几次,也算是满足一下自己“集邮”的小爱好。

    而且如果科特尼并不适合,保罗也不会选择让对方来担任女主角,他最多补偿给对方一张支票,毕竟他也需要为整个项目负责。

    事实上,对于科特尼之前面试表现出来的演技,作为导演的杜奇·查理曼也还是比较满意的。

    很快,演员也终于都定了下来,女主角是科特尼,男主角叫做詹姆斯·兰奇,21岁,之前曾经在两部影视剧中出演过角色,虽然是配角,但演技还是不错的。

    另外的教授,是一个叫做吉姆的中年男子,高高瘦瘦的,按照杜奇的话来说,很有斯文败类的气质。

    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配角就是主角的算牌团队和赌场负责看场子的人员,还有台词不多的龙套,加起来整个剧组超过了百人。

    在美国不讲究什么开机拜神之类的,后来太平洋对面剧组的这个规矩,也是香港那边传过去的。

    不过既然剧组人已经齐了,发布会也是少不了的,为此保罗联系了不少的媒体,因为剧组没有什么知名的演员或者导演,为了宣传电影,保罗决定自己亲自上阵。

    上一世的《决胜二十一点》影片的原型来自于马凯文,这位华裔天才90年代毕业于美国名校麻省理工学院,极为擅长计量分析。

    1994年,正在麻省理工就读大三的他,原本打算毕业后进入医学院继续深造,不想受两名同学邀请加入一个算牌系统小组。

    从此,马恺文等人组成的算牌团队,转战美国各地赌场,每逢周末固定携带10万美钞到拉斯维加斯和大西洋城的赌场下注。

    大玩21点,靠着算牌能力,回校时经常满载而归,他的团队加起来一共赚了数百万美元,最终上了赌场的黑名单。

    为了防止真实身份败露,马恺文和同伴们巧妙地进行化装。一直到后来,各大赌场利用先进的面容辨识软件,把监视器拍摄的赌客影像,立即与已知的算牌者和其他“不受欢迎者”的照片比对。

    此外,计算机软件也根据已建立的算牌模式,随时监测异常的玩牌形态。更有甚者,一家名为“洗牌大师”的公司于90年代中期推出一种“持续洗牌机”,让人根本无法推算发牌顺序。

    由于这些高新科技的出现,马恺文等人被迫改走低调路线,从此玩牌不再出入大型赌场,直至最终金盆洗手。

    可现在才1985年,马凯文恐怕连中学都还没有毕业,所以保罗在开机发布会的当天,向记者表示,电影的剧本,是他受到自身经历的启发,这才创造出来的。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Com,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com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