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五十四章 波澜(三)

    第五十四章波澜(三)

    要说武青与吴庆这两个人,都是平日里不爱说话的主儿。不过这两位的不爱说话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武青不爱说话,那是真没啥想说的。武青成熟稳重,给人一种可靠的感觉,像一位堂堂正正的将军。至于吴庆,话不多,一双眼睛也学着武寿的样子耷拉着,看似寡言少语,实际上满肚子的坏水儿。他话不多不是没什么好说的,实际上他对于很多事情都有很多看法,之所以不说出来,是因为他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半天不说话,一说话就是个大坑,别人爬半天都不一定爬出来的那种。

    面对赵征的问询,理所当然的,这种活儿一向是老实的武青来做。

    武青出列回答,也没什么特殊的。就是把陈忠说的内容详细复述了一遍,补充了一部分细节,就算结束了。武青甚至到现在都没想那么多。

    随着当初离开长安城的日子越来越久,最早一批跟随的人也逐渐长大,各自的长处优点也显露了出来。

    比如说武青,虽然已经三十一岁,但在武将这一个行当里面来说,三十岁才刚到你准备崭露头角的时候。你让他推演战阵,以他现在的能力,朝堂之上大半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但你若让他理解朝堂上的波诡云谲,理解这些老狐狸打的机锋,他能把你气死。

    比如说吴庆,时年二十八岁,正是壮年,建功立业发光发热的年纪。要历练有历练,要勇气有勇气,正站在人生的顶峰时期。不要说朝堂上这群老狐狸一句话十八个弯儿了,就算是没有弯儿,话到了他的耳朵里转悠一圈儿,都能听出九曲十八弯儿来。

    因此,看到武青出列奏对,他还没开口说,赵征就已经知道他要说的内容了,对于他能够自己辩驳,不需要自己下场的情况,也已经不抱希望了。

    等武青说完,赵征先是看了一眼吴庆,吴庆一副早上没睡醒的昏昏欲睡的样子,仿佛眼前众人讨论的事儿跟他没有一丁点儿的关系一样。

    收回目光,赵征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

    其实这事儿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着户部尚书问话。

    虽然秦国的军队成分复杂,但太原城现在的军队成分可一点儿都不复杂。所有的兵丁要么是老军卒,要么就是从户部那儿要来户籍召的。说到底这事儿也是户部的问题。如果把这个矛盾转移到户部尚书头上,这事儿自然与武青等人没关系了。因为召这些人的时候,武青他们还跟在赵征身边呢。

    但户部尚书是宁瑜啊。一个从下面慢慢爬上来的人,论辩才也许他确实不输御史台的御史们,但论根基后台,他照着这群人差的太远了。

    况且宁瑜算是主动投诚的那一批,他不能就这么把他扔出去。

    现在的朝堂成分比较复杂,但简单来说共分为四批人。一批是赵征的亲信,比如武青吴庆,张琪等人,这批人年轻,富有活力,充满干劲儿,对赵征忠心耿耿,但是目前地位不高。另一批就是原太原城内的皇党,或者说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皇室宗族,这群人的代表性人物就是赵莹。第三波人就是世家望族,他们跟进雄厚,除了像姜渊这样的奇葩以外,基本不会把朝廷把赵征放在第一位,他们心中的第一位是家族。最后一波就是宁瑜这样的寒门出身的人。他们基数众多,虽然很少能够身居高位,但实际上他们的势力是整个朝堂最大的一伙。

    以前这群人都在观望,后来赵征把第一个主动投诚的宁瑜推到了户部尚书这个位置上,这让他们这群人很是意动,他们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倾向性了。但这时候如果赵征把宁瑜退出去,不论宁瑜最终保没保住,都是十分不明智的。

    把宁瑜退出去,就是传递给这群准备投诚的中下层官员一个信号,投靠我了,我也不会把你当成真正的心腹。遇到危险的时候,我很有可能会把你推出去。

    这群人之所以倾向于赵征,不仅仅是因为看到了宁瑜的官至户部尚书的好处,也有内心深处对于拥护皇帝的思想的影响。但这个影响并不强烈,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看到宁瑜被退出去,他们一定会重新慎重考虑起来。

    不能把宁瑜退出去,就只能在武青跟吴庆他们身上原地解决问题。否则就会牵扯更多的人进来。

    “吴庆,你怎么不说话?”

    到这个时候,赵征并不是特别着急,因为吴庆的表现,让他觉得这个事儿还有回旋的余地。

    吴庆被点名,只好站了出来。他走到武青身边跪下,开口说道

    “臣无话可说。”

    “不过臣以为,司需郎中武大人这件事儿没有陈大人说得这么麻烦。”

    “相反,臣有几问想请教陈大人。”

    赵征挑了挑眉,故作惊讶地说道

    “哦?你有什么问题?”

    吴庆偏过头看向陈忠,开口说道

    “陛下圣明。”

    “陈大人,这第一问就是不知兵部武大人这样做触犯了哪条律例?”

    “第二问是,请问陈大人,补录官身这件事儿是否是吏部职责?”

    “第三问,请教陈大人,这几位校官身上究竟有什么问题,陈大人在打回补录名单的时候,是否言明,详尽?”

    “最后一问,请问陈大人,这种事儿你吏部堂官就没给出个处理办法吗?还是陈大人压根儿就没经过吏部堂官,直接就报到陛下这儿来了?”

    吴庆的这四个问题很有意思。

    第一问避重就轻,前面赵征已经将其他人继续往深了挖的可能堵了回去,他这里转手就用上了。不问其他人,只单说武青一次人员名单被打回来后重复递交这件事儿,有什么问题。

    有问题吗?

    当然没问题了。你喜欢,你乐意,你不嫌耽误事儿,你完全可以一直递交同一份名单,大不了吏部一直打回去就是了。不怕麻烦的,两个部门之间完全可以这么循环下去。

    不过一般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这么做得罪的不仅仅是下面办事儿的属官,这是直接藐视对方整个部门,可以说是一个部门对另一个部门的宣战。这么做话外的意思就是我认为你的决定有问题,你得听我的。

    但这是潜规则,明面上没有规定不能这么做。况且整个吏部都在诸葛琼手底下,诸葛琼与御史大夫武寿已经基本穿一条裤子了。得罪也就得罪了,他们兵部代表的可是皇室,他们背后可是皇帝。

    同时,第一个问题已经明确说明了,武青是兵部的人。这里不称呼武青的职位司需郎中,而是笼统的称呼兵部武大人,就是说明了武青是兵部的人,他这么做是行使的兵部职责,紧抓着他是司需郎中这件事儿不放,是没用滴。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Com,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com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