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七十二章 汾水

    开元元年五月十八日,晨。

    在绿珠儿的服侍下喝完药汤的大秦皇后,正拿着刚刚收到的信件出神地读着。身后,绿珠儿接过空碗放在侍女端着的托盘上,挥手让侍女离开后,用绢帛擦了擦皇后的嘴角,轻手轻脚地为皇后戴上凤冠。

    今日恰逢大朝会的日子,身为代掌国事的皇后,穆菡早早便起来了。

    梳洗打扮后,绿珠儿看了看时间,提醒正望着窗外出神的皇后大朝会的时辰到了,穆菡这才回过神来,起身收敛了面上的娇羞,端端正正地迈出了宫殿。

    出了千秋殿,穆菡看了一眼一侧的两仪殿,两仪殿大门紧闭,除了在院子内扫洒的寺人外,安静异常。穆菡收回目光,穿过宫殿群,来到了太极宫内。在这里,前来参加大朝会的臣子们早已悉数到场。穆菡肃容穿堂而过,走上丹陛,端坐其上。

    望着下方行礼大拜的文武百官,穆菡有些出神。

    这几日虽然太原城内一切都相安无事,但她总有一种感觉,这似乎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按照赵征的交代,这群人差不多要开始发难了。

    一旁的绿珠儿见皇后又一次走神了,悄悄地给出了提醒。回过神来的穆菡扫了下方跪拜的众人一眼后,示意众人平身,百官拜谢,起身回到自己的席位之上。

    “启奏殿下,”

    宽广的太极宫安静了少许后,终于有人站出来发声。声音很苍老,所有人的目光便情不自禁地集中到了声音的来源处。

    原来是御史台御史大夫武寿。武寿出列,并不跪拜。之前朝臣行跪拜大礼,跪拜的是“礼”,敬的是赵征授予穆菡这个皇后的权利,却并不是她本人。因此,朝臣在大朝会上提出意见之时,是不需要行跪拜礼的。

    武寿面容有些苍老,自从被赵征不走寻常路地打压一番,剥夺了御史台一众御史们闻风谏言的权利后,他一直很沉寂,从赵征出征到现在已经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武寿一直很老实,按部就班地完成他的本职工作,就连穆菡对他也不禁有些松懈了。就在这时,武寿又一次站了出来。

    看着苍老但是站的笔直的武寿,穆菡收拢思绪,双手交叠放在小腹部,抬头,凝视着武寿。

    “连日天降大雨,城外汾水猛涨,臣担心如此下去会使汾水冲毁河堤,淹没城外田亩,恳请殿下早做打算。”

    穆菡目光游移,很快就在人群中找到了她想要找的人。

    “姜爱卿。”

    被点名的工部尚书姜渊出列,站到武寿身边,目不斜视,一板一眼的回道。

    “殿下,臣每日都会派人前往汾水河畔测量水位,一旦汾水超过警戒线,臣等会立刻对河堤进行加固。”

    说完,姜渊便微微低下头,目光盯着丹陛上的铜饰,不再说话。

    武寿松了口气,重新恢复了慢腾腾的动作。

    “既然如此,看来是臣多心了。

    不过我太原城就在汾水河畔,还望姜大人多加小心,莫要出了差池。今年春日吾皇率兵东征,带走了太原城内大部分的存粮,陛下信任臣等,将太原交付于我等之手,我等万不可令吾皇失望。”

    说完,武寿拱了拱手,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武寿挑出来的原因似乎真的只是提醒一下朝廷关注汾水,再无其他目的。穆菡暗暗纳闷儿,但并不表现出来。当武寿与姜渊先后回去后,便再无其他事情。穆菡坐了片刻后,宣布退朝,带着绿珠儿回了后宫。

    穆菡刚刚坐下,绿珠儿赶紧上前将珠钗簪子一应饰品一一卸下,装进首饰盒中,一边忙活着,一边小声抱怨着

    “娘娘您如今是怀着小皇子的人,可不能这么急躁了。这早膳是一定要吃的。”

    说着,三两下将穆菡的头发打散,简单的挽了个发髻后,接过身后侍从端来的米粥递了上来。穆菡被绿珠儿这么一打岔,也收回了思绪,摇着头笑了笑,接过米粥,“好好好,本宫以后都听你的。行了吧。”

    说完,低头试了试温度,见米粥正是温热的,便端着碗仰头一口气喝了下去。

    顺手将空碗递给绿珠儿,见绿珠儿就要张嘴说什么,连忙抢先一步开口道“去看看靖儿他们几个在做什么。”

    说着,当先起身就要朝外面走,绿珠儿赶忙将空碗塞进身边的小侍女手中,抓起一件大氅追了上去。“娘娘,刚说完的,您又忘了。”一边埋怨着,一边给穆菡披上,又不知从哪儿掏出个手炉来,塞进穆菡的手里。穆菡停下脚步低头瞅了瞅手上的手炉,还给了绿珠儿。

    “本宫是怀有身孕,不是生了大病。这眼瞅着都六月份了,你这又是大氅又是手炉的,还当冬日里过活呢!”

    “呸呸呸”

    绿珠儿不情不愿的接过手炉,连忙冲着一侧呸道

    “娘娘,可不兴这么说自己,您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正怀着小皇子呢,可不敢乱说。”

    穆菡瞅了一眼绿珠儿,决定不再理会她,径直朝着穆靖所在的小院走了过去。

    刚来到墙外,便听到里面叽叽喳喳热闹的声音,虽有一墙之隔,穆菡却也仿佛受到了感染,露出了明媚的笑容,仿佛整个人都回到了少年的时代。

    大门并没有关闭,而是向两面敞开着。穆菡拐过墙角,站在了门口,探头向院子里看。

    两个月前,出于种种考量,赵征下旨令文渊院文渊监宋忠次子书呆子宋霖、户部尚书宁瑜次子小胖子宁津、赵莹长孙赵律、工部尚书姜渊次子大块头姜堰、武寿嫡长孙小不点儿武狄、林羡第三子林宗、吏部尚书诸葛琼幼子小大人诸葛盛七人进宫陪侍穆靖读书。

    这其中有关于大人们的种种考量暂且不论,八小只本就年龄相近,在两个月余的同吃同住下,已经熟络了起来。就连最胆小的宁津,也已经成功的融入了大家。

    这八个孩子本就家世显赫,除了武狄之外,都不是府上的嫡长子嗣,自然更加容易走到一起。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Com,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com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