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16章 第 116 章

    不得不说, 贾政这问话,还真就问到点子上去了。

    “好像确实可以,”贾瑚沉吟了一会儿以后说道, “不过倒是没有武举似的容易。”

    所谓科举,考得也不过就是百三千和四书五经。再加上科举自隋朝开始,这么多年下来,虽然中途也变过许多样式,可到底也是万变不离其宗。

    整理一下之前考过的试题, 倒是没准还真能看出点东西来。

    但文举又不似武举那般容易找出重点来。

    毕竟文举这么多年下来, 都不知道多少场考试了,而且又是每个州府还考得不一样,基本上那几本书都快让主考官给出烂了。

    再加上, 每一届的主考官都是由京里现点的, 每一届都不同。

    主考官到底是人, 所以每一个主考官的主观想法都会有些不同,有些偏重《论语》, 有些喜欢《孟子》。

    再加上有些主考官比较务实,喜欢出一些与现实相关的题目, 而有一些主考官则是学院派。

    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在去历年的试卷中找重点, 这便有些难了。

    不过, 现如今不过几个月就要乡试, 贾政这会儿跟没头苍蝇似地复习, 倒不如看一看之前的试卷, 好歹模拟的考一考。

    也总比贾政这几日这般随便拿起一本书背个一整天要好得多。

    而且如今各省的学政京中也已经定下来了, 以贾家的人脉倒是可以去打听打听到底是谁了。

    知道了谁是学政那就更好办了。

    学政不是翰林院的翰林们, 就是各个部里的那些主事, 但总而言之,反正肯定是个文人。

    这年头的文人,也总是喜欢作诗作赋,这么些年下来,学政肯定也有些诗词歌赋流传在外的。

    甚至还有些将自己的诗词歌赋出书的,这就更好找了。

    找一找他们这些年的诗词歌赋,便也能猜出些这个学政的喜好来。

    再照着这个学政的喜好,去找一找历年的试题,模仿着做一做,倒也还能查漏补缺。

    “咱们还得写信回去问问,本届金陵的学政,圣上点了谁?”贾瑚说道。

    “这,我兄弟倒是早就替二爷打听清楚了。”卢氏在边上插话道。

    如今卢望秋就在翰林院里,学政的消息他肯定也是最先知道的。

    姐夫就要参加乡试,卢望秋哪怕是在看不惯贾政,看在卢氏的面上,也得细细打听了金陵的学政。

    卢望秋不仅是把学政给打听清楚了,他也是经历过科考的,自然知道其中的关窍,连这位学政平日里流传在外的诗词歌赋,卢望秋也抄了一份送到了金陵来。

    贾政也点头说道,“那位学政大人的作品我倒也看过了,倒像是个务实的人。”

    “他的诗词中,还有不少悯农之言。”

    “那二叔不妨找一下之前那些比较务实的试题,按照着寻常乡试的时间,做着试试。”贾瑚建议道。

    至于如何找那些试题,贾瑚就没出主意了。

    前朝的那些哪怕没有,可本朝的那些,在府学里肯定有存留着的。

    贾家好歹也是“金陵四大家族”,往府学里借试卷,自然是简单得很。

    贾政听到贾瑚这话,眼睛一亮,他觉得自己仿佛是找到了方法了。

    “好主意,”贾政夸贾瑚道,“难怪他们都说瑚哥儿你聪明。”

    贾瑚知道贾政对于这次乡试的重视程度,还是觉得得提前给贾政打好预防针。

    “二叔也知道,我连童生都不是呢。这些也不过就是平白猜测而已。”贾瑚说道,“二叔也不能把希望都放在这上头。”

    “这是自然。”贾政连忙说道。

    贾政也知道,瑚哥儿。在贾赦的武举中出了大力是不假。

    对于这次乡试,贾瑚说的也确实有些道理,但到底瑚哥儿也没有经历过乡试,他自然是不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上头。

    但是跟瑚哥儿说的那样,平日里模拟上几次乡试,却也未尝不可。

    贾政想到这种方法,当下都恨不得立马抛下贾瑚,去府学里接上之前的试卷,翻上了一遍,然后立马开始模拟呢。

    但到底,贾政也是学过礼仪的。再加上贾瑚是他亲侄儿,如此千里迢迢的来,他自然不能立时把贾瑚冷落在这里。

    只能跟贾瑚在闲话几句。

    “我记得县试也差不多快开始了,哥儿既然来了金陵,要不要试着考考童生?”贾政问道。

    贾政是想着,虽说贾瑚是来金陵避避风头的,可贾瑚的学问向来是不错。

    而他们贾家人的祖籍又在金陵,但凡要考科举,都还得来金陵这边的原籍考试。

    若是等下次来,又得千里迢迢的在路上遭一番罪。

    倒不如现在就下场试试。

    瑚哥儿年纪虽然还小一些,但是江南这边文风盛行,贾政自己当初考试的时候,甚至都见过七八岁的童子就来考童生的。

    “我确实有这个打算,”贾瑚装作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我也去下场试试,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贾瑚嘴上说着,想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但内心却想着,自己好歹是重生的,怎么也得拿了六元及第,才算是圆满了。

    “我倒是觉得,瑚哥儿肯定这番也能中了童生。”卢氏却笑道,“到时候你们叔侄两个,一个中了举人,一个中了童生,咱们家倒也算是双喜临门了。”

    “那就借二婶吉言了。”贾瑚笑着说道。

    ……

    卢氏现如今有着身孕,虽然金陵这儿没有卢氏在京中惯用的大夫,但好歹是贾政和卢氏的第一个孩子,两人都重视得很。

    贾家又不缺银子,便雇了保济堂的坐馆大夫,每个月上门给卢氏请平安脉。

    这一日,又是保济堂的大夫来给卢氏请平安脉的日子。

    之前大夫一直说卢氏这胎脉息很好,强劲有力,所以请平安脉,卢氏也就是图个放心。

    保济堂的大夫这回来也觉得轻松的很,不过是跑了一趟,连个方子都不用开。

    而且,卢氏又大方的很,每次大夫来了,都会给不少赏钱。

    大夫自然是喜欢这样的主顾。

    “奶奶把手伸出来,让老夫把把脉。”大夫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子道。

    “又劳烦您来一趟了。”卢氏依言将自己的手放在脉枕上笑着说道。

    原本大夫的脸上还带着点笑,可是摸一会儿卢氏的脉以后,脸上却略微凝重起来了。

    卢氏和她身边的丫鬟都被大夫这个表情给吓 着了,当下整个堂上连半点声响都没有。

    “大夫如何?”等大夫放下手以后,卢氏紧张的问道。

    他肚子里这一胎,是二房的嫡长,不说她和贾政了,就连远在京城的史氏也关心得很。

    之前大夫一直说脉象很好,所以他们送往京城的信也一直是这么说的。

    可大夫那个表情,让卢氏觉得,有些心慌。

    卢氏是第一胎,也没经过事,当下可不就有些慌乱么?

    见大夫沉吟,卢氏越发觉得慌了,“可是有些不好?用不用开些保胎药?”

    “奶奶的脉象很好,倒也不用吃保胎药。”大夫摸了摸自己的胡须说道。

    卢氏刚刚放下一半心来,就听到大夫说道“可是……”

    “可是什么?”这大夫话只说一半,让卢氏越发着急了。

    “只是奶奶这胎好像是双胎,”大夫怕不是生气,又特地补充了一句道,“不过小的可能学艺不精,奶奶或是请其他大夫再来看看?”

    时下有些大户人家会觉得双胎不祥,大夫怕卢氏也是这样认为,所以这大夫才一直支支吾吾。

    毕竟这样不祥的事情,出自他口,肯定也得惹了卢氏的厌烦。

    卢氏听说只是双胎,倒是长出了一口气。

    “我倒是什么呢,不过是双胎,孩子没事就好。”

    虽说有些人家觉得双胎不详,可她却没有这样的观念。

    别说是双胎了,哪怕是三胎,都是她的孩子,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她如何会觉得不好。

    大夫看卢氏浑不在意的样子,悄悄的也松了一口气。

    他曾听过,大户人家有些阴私不方便别人知道,生怕卢氏跟他计较。

    “我听人家说双胎会胎相不稳一些?”卢氏问道。

    “倒却也有这种说法,双胎可能会早产,但看奶奶现在的脉象,十分平稳,奶奶只管放心便是。”大夫连忙说道。

    “那就好。”卢氏放下心来,“沉鱼你替我送大夫出去吧。”

    卢氏虽然自己不在意双胎不详这种迷信的话,可却也怕贾政在意,便也有心试探贾政。

    等到夜间,贾政回来,卢氏便装出一副忧愁的模样。

    贾政虽然这些日子里沉迷科考,可到底也是把卢氏放在心上的,也知道今日是卢氏请平安脉的日子。

    看到卢氏这副模样,贾政心里咯噔了一下,“怎么?大夫说奶奶的脉象不好?”

    贾政略微有些慌了,甚至暗暗有些后悔,自己这些日子没关心卢氏和她肚子里的孩子。

    “脉象倒是还好,只是…只是大夫说我好像怀得是双胎。”卢氏用袖子遮掩住自己脸,不让贾政看到自己的表情。

    “那奶奶身体如何?”贾政丝毫没有关心什么双胎,一门心思地问卢氏身体如何?

    “啊…”都是一时之间没有接过贾政的茬,反应过来以后连忙说道,“我身子骨倒是没什么事情只是…双胎毕竟不祥。”

    “这叫什么不祥,都是咱们的孩子…”贾政连忙说道,“更何况,若是直接得两个孩子,我只有欢喜的份。”

    “只是我听说双胎对母体影响颇大,奶奶这些日子怕是要辛苦了。”贾政对着卢氏作了个揖道。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