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零四章

    “……古之仁人有天下者,必反大国之说,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

    “国家发政,夺命之用,费民之利,乃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故为之。”

    “然则土地者,所有余也;王民者,所不足也。今尽王民之死,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

    “小姐,《墨经》的非攻一卷好难懂啊!”

    离开云城后,谢知秋一行人有条不紊地向上京出发。

    路途遥远,在路上,雀儿在马车内念书,读着读着,她就抓起头发来,将学着谢知秋扎的马尾抓得乱糟糟的。

    谢知秋本来自己也在读书,听到雀儿的抱怨,便望过去,替她解释道:“这几句话是说,墨子认为,古来拥有对天下之仁心的人,一定会反对国家之间的互相攻伐,而会致力于让天下人和睦相处,统一四海之内的国家。

    “国家发布发动战争的政令,会导致百姓失去财产和性命,其目的却是贪图战争胜利所获得的名声和利益。”

    “墨子认为,对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百姓,而不是土地,发动战争用百姓去换土地,是本末倒置,并非明智之举。”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又进行补充——

    “按照时代推演,墨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一个诸多国家之间争斗不休的乱世。”

    “在那个时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饿殍满地,哀鸿遍野。”

    “墨子看到底层人民在战争中惨状,发现无论是发起战争的国家还是遭受战争的国家,百姓都得不到好处,才会萌生出‘战争不义’的观念,进而提出统治者不该主动发起战争的主张。”

    “按照萧寻初师门流传下来的文献记录,墨子其实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和现在的许多学子一样,他曾经当过儒生。”

    “后来由于部分观点相左,他才脱离师门,自创了派系。”

    “墨子身份寒微,为了谋生,曾经做过木工。”

    “然而创建儒学的孔子,却是贵族出身,衣食无忧。”

    “所以身处相近的时代中,孔子看到的是礼崩乐坏,产生的是对社会阶级动荡的忧虑,希望在保持周礼阶级制度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社会安定。”

    “而墨子,看到的是底层百姓身处无尽苦难之中,希望平民都能过上安全平静的生活。”

    “所以儒学想要坚持三纲五常、维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治’,而墨家,却想要冲破阶级等级、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的‘兼相爱、交相利’。”

    “这两种观点,从根本上就有利益冲突,所以儒墨两家才会针锋相对。”

    “在两边的文章记录中,都有各种对对方的贬损。”

    雀儿听了谢知秋的话,晃晃脑袋,看上去好像明白了一些。

    但过了一会儿,雀儿想了想,欲言又止:“小姐,可是,如果这样的话……”

    “什么?”

    “我觉得墨家的想法很合理,但是……”

    雀儿对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很自信,犹豫许久才说出来:“如果我是皇帝的话,一定会更喜欢儒家的观点。

    “同样是提倡对百姓仁德,告诉皇帝仁政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保证皇权的稳固,肯定比说人与人之间就应该是平等兼爱的,成功率要高。

    “理想是很好,但社会现实摆在那里,如果要让皇上采纳自己的思想,肯定也要考虑怎么说出来,对方才会接受吧?”

    谢知秋闻言一笑,觉得雀儿逐渐摸到了门道。

    她放下自己手里的书,正要再仔细指点几句,二人只感到马车剧烈地颤动了一下,竟猛然在中途停了下来!

    雀儿按照以前当丫鬟留下的本能,几乎第一时间就要扑上去护住谢知秋,幸亏谢知秋及时扶住了她,两人都没有受伤。

    “出什么事了?!”

    雀儿见车子稳定下来,当即跳下马车。

    谢知秋则揭开车帘往外看。

    “咩——咩咩——”

    前面隐约传来几声虚弱的绵羊叫声,还混杂着马匹奔跑以及当地土音浓重的人言。

    只见两个骑马髡发、膀大腰圆的成年男子,正在追打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

    那女孩同样是披发右衽外族打扮,衣衫褴褛,脸上脏兮兮的。

    而几只瘦弱的绵羊没人管理,横在了道路中间,挡住谢知秋等人的去路。

    “小姐,怎么办?”

    雀儿看这场景“啊”了一声,语气有点着急。

    “要管吗?”

    从昨日开始,他们已经离开方国或者义军统领的范围,进入辛国境内。

    那两个男子和那小女孩明显都是辛人,而谢知秋等人则是来出使的使者,照理来说不该管外邦人的闲事,他们要与辛国谈判,当下也是越少惹是生非越好。

    然而那小姑娘身上已经被马鞭抽得伤痕累累,像受伤的野兔逃避狼群一样跌跌撞撞逃窜,却根本跑不过马。

    两个髡发男子边追着抽打她,边在马上大笑,丝毫看不出停手之意。

    谢知秋想了想,对雀儿道:“你找几个会辛语的士兵过去说一声,就说那些绵羊挡我们道了,让他们放那个小牧羊女过来,将绵羊赶到旁边去。

    “要是他们不肯,给他们点金银玉饰什么的,打点一下。”

    雀儿忙应道:“好。”

    说着,雀儿匆匆去了。

    不久,谢知秋看到叶青的大弟子逆川带着三个人高马大的士兵过去交涉。

    髡发男子看到大批有军队同行的汉族人,明显警惕,不过逆川的辛语似乎说得很不错,好声好气地讲了一番后,没有给钱,就将那小姑娘换了回来。

    待绵羊被小女孩赶到草地上,谢知秋的马车车轱辘骨碌碌地转,又能够向前行驶。

    “小姐,逆川哥说,那个小女孩是附近牧民家里的奴仆,负责放羊,那两个髡发男子不知道为什

    么居然在这种地方打猎,还射杀了一只她的羊。”

    “她要是带回主人家的羊不全,是要受处罚的,这才壮着胆子过去要说法。”

    雀儿回到马车上,对谢知秋讲述她听到的内容——

    “没想到那两个男子是封地在这一带的辛国宗室的属下,那辛国宗室的军队似乎在与方国朝廷的战争中立了很多战功,现在话语权很大。”

    “那宗室军队在犒赏有功士兵的时候,是随意他们抢掠的,如今连辛国律法都管不到他们,他们更不会在乎这种小奴隶的性命了,就拿她当猎物玩。”

    “要不是我们是方国朝廷的使者,说起来有点政治因素,他们对我们多少谨慎一点,没准也会对我们不客气。”

    谢知秋闻言未接,只是看向窗外。

    她看向外面的时候,那外族女孩站在羊群之中,也呆呆地看着谢知秋这边。

    小女孩两手蜷在身前,露出的小半截手臂上都是鞭痕,不只有被两个男人打的,还有刚刚痊愈的旧伤。

    她整个人饿得瘦骨嶙峋,泛黄的面颊上,只有一双大大的棕色眼睛没有染上泥土的脏迹。

    谢知秋凝了一下,然后命人停下车子。

    过了一会儿,从谢知秋的车队里,又有人下来,给了那女孩一点干粮。

    小女孩对待谢知秋这群有军队护送、服装言语一看就是南方来的外邦人,神情十分慌张,想要躲开,可目光又始终落在干粮上,喉咙使劲吞了几次口水。

    最后,她飞快地将干粮一抓,看上去想道谢,可是张了张嘴又没敢,转身跑掉,飞快地藏进羊群里。

    “想不到辛国也有过得这样苦的人……”

    雀儿喃喃道。

    尽管两国关系称不上好,但这样小的孩子,实在很难跟战争扯上什么关系,更不要说决定自身处境或者双方局面。

    哪怕雀儿有自己的立场,也难以对着这样的小孩生出敌对情绪。

    雀儿想了想,说:“我好像有点明白非攻的意思了。

    “小姐,其实义军凭现在的实力打过去,有可能也可以拿回十二州,但是比起付诸武力,小姐选了尝试与辛国和谈,就是因为如果使用暴力手段,无论如何都有可能导致无辜的人卷入其中。

    “那样既会导致双方死伤无数,也要消耗掉大量财产资源。

    “所以,如果能够通过和谈解决的话,肯定比使用武力更好,是吗?”

    “……”

    谢知秋没有否认,但也没有承认。

    一天下之和,总四海之内。

    不损耗一兵一将,就想要天下太平,还妄图让四海之人彼此理解、亲如一家。

    在争权夺利、你死我亡的世道里,这是何等傲慢而理想化的想法。

    可是有这么一条两全其美的道路摆在眼前,就让人忍不住想试一下。

    当然,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绝非易事。

    甚至需要比大战一场更多的计谋与筹码。

    谢知秋目光一转,看向那外族小女孩离去的方向,若有所思。

    *

    辛国。

    上京。

    “义军军师……谢知秋?”

    这日,方国朝廷为解自身两难之困,通过留在梁城的辛国使者暗中传递的书信,几经周转,终于赶在以谢知秋为首的使者抵达上京之前,先一步到了辛国的承天圣命皇太后手中。

    承天圣命皇太后李贞儿高坐在王座之上,她读完这封信,眉头微微向上动了半寸。

    “我听说过这个人。”

    她说。

    “方国竟然也能有这样的女人,真是少见。”!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