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九章

    “闭嘴!”

    朱元璋瞪了一眼提出暗杀论的朱樉,这人怎么学不会识时务。“等水镜的内容放完,朕让你讲个够!”

    朱樉不情不愿地住口,但对水镜接下去的内容没多少兴趣了。那会他已经死了,还能有他什么事。

    【之前说了,建文帝在削藩一事上,把鱼与熊掌都扔掉了。先是该蛰伏时,他选择接连削了五位藩王。

    建文元年,燕王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反了。这时,建文帝派兵围剿,又定了一个古怪的调子。

    他说:“昔萧绎举兵入京,而令其下曰:‘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极。’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毋使朕有杀叔父名。”①

    建文帝究竟想不想杀朱棣?是仁慈心作祟,还是不想承担弑杀叔父的名声?更关键的是,出征队伍会怎么理解这话?

    往光明了想,皇上顾忌亲情,最好是活捉或让燕王自己投降;

    往阴暗了想,战场上刀剑无眼,万一谁能杀了燕王就是斩草除根,但皇上绝不会承认这是他的本意。

    不论哪一种理解,这种命令一出,好处都是建文帝的,黑锅由手下背着了。

    建文帝的这番话,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既要、又要、还要”。

    但我们都知道没有绝对实力碾压,想要的太多,反而会什么都得不到。

    当时两军对垒,建文帝下达了耐人寻味或者说模棱两可的旨意。

    是贪心太过,还是刚愎自负地认为一定能顺利拿下燕王,所以做一做面子工程也无妨?】

    此时,宁王朱权忽而出声。他今年十五岁,只比朱允炆小几个月。

    话不多,就讲了一句。“黄子澄,我记得他是探花出身,这经史子集学得想必不错。”

    既然学得不错,岂会不知汉景帝下旨削藩后,七国乱起。

    朱允炆的准备时间远远不比刘启。刘启在七国乱起时,手下有周亚夫。朱允炆用的又是谁?他凭什么硬抗藩王们?

    有的话不能说得太直白。

    旁观这些年朱元璋的执政手段,如果他决定上朱允炆继位,只怕会提前清扫了开国时的那一批武

    将勋贵。

    建文帝最开始用李景隆活捉了朱橚,是打了对方措手不及。

    接下来连削五位藩王,已经表明新帝态度,藩王们已然戒备重重。

    那时,谁领兵去征战燕王都要凭实力对抗,谁能胜任?

    李景隆吗?

    其父李文忠是个人物,年少从戎,骁勇善战。平定江南,又北伐漠北。

    李景隆子承父业,年少就熟读兵书。其父死后袭爵曹国公,被派往多地练兵。可父亲再厉害,不代表儿子就能青出于蓝胜于蓝。

    朱权不看好李景隆,此人目前并无出挑战绩,不指望他横扫千军,那么还能用谁?

    宁王只说了一句,但像是晋王、湘王等藩王都听懂了言下之意。

    有的话,做儿子的不能讲得直白。

    朱元璋很可能尽力为建文帝铺平道路,但从另一个方向何尝不是把新君送上无人可用的绝路。

    【建文帝凭什么拿下燕王?对比兵士数量,燕王肯定比不过朝廷军队,但建文元年的朱允炆没有意识到他手下几乎没有良将可用。

    尚在人世的开国大将,一个是疾病缠身的郭英,另一个善守不擅攻的耿炳文。

    最初,耿炳文为帅北伐,但在几经失利后被召回,换上了李景隆。

    熟知军事的观众肯定比我懂,李景隆的领兵能力有多烂,是屡战屡败,最后给燕王开城门投降。

    靖难之役打了三四年,燕王大军挥师入京。混战时,宫中发生了一场火灾,三具尸体被烧到面目全非,据说是建文帝、皇后与其长子。

    史上的建文之迷由此而生,朱允炆真的死了吗?还是遁逃出宫?这就回到了《十二块木板》的故事之初,郑和七下西洋的传闻出现了。

    燕王朱棣成功夺位,年号永乐。

    永乐三年,朱棣第一次派郑和下西洋,其中目的之一是找失踪的建文帝。

    它不是网络段子,由《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不过,我个人觉得寻找建文帝行踪是顺带的。主要理由与目的,那些留到下一集再说。

    结尾处,不如做些无谓的猜测。

    假如建文帝在削藩之初,第一个就对燕王下手。趁其不备,是坑蒙拐骗也好,毒杀暗害也好,无所不用其极,是不是就能成功去除心腹大患?

    或者,建文帝在登基之后以怀柔手段对待诸位藩王,采取合纵连横与制衡之术,是否能让他们相互削弱实力,作为皇帝等到实力碾压时再动手削藩呢?

    然而,这样做很可能就不是朱允炆的性格。

    性格使然,他一次次做出对自己最不利的选择,最后走向了失败。

    此处讲一句老掉牙但很应景的话。

    黑格尔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下期见。】

    朱允炆愣愣地瞧着水镜,五味杂陈涌上心头。

    没有漫天神佛帮他澄清他不是一个残忍的人,水镜里的内容却是透露出了这一点。他在有时有些不知所谓的仁慈。

    是虚伪的仁慈吗?

    至少,现在不是。

    扪心自问,假设他独自一人获知历史发展轨迹,又能做到登基后立刻暗杀朱棣吗?也许,答案仍是不能。

    他能下决心做的是把人圈禁起来,但谁能保证历史不会诡异地绕向另一个方向。朱棣只要没死,会不会逃走,然后打着各种旗号造反呢?

    殿内气氛从凝固变为了沉默。

    权力的斗争向来残酷,合家欢式的结局需要太多运气。

    朱允炆想开口说点什么,他对皇位没有窥觊之心。不论朱元璋选择谁做继承人,他会全心全意地效忠新君。

    话到嘴边,欲言又止。

    在水镜播放了这些内容后,还会有叔叔相信他的效忠吗?

    他的真实水平是不是与那个李景隆一样,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到了实际操作中就会一塌糊涂?

    朱樉却没那些百转千回的想法,终于等到水镜的声音停止,他要继续刚刚的话题。自己是怎么死的?这可是个大问题。“爹……”

    朱元璋深呼吸。再没忍住,抄起果盘上的桂圆,朝着二儿子脑门砸去。

    “你赶着投胎啊!都说了看完再讲话,没瞧见水镜显灵还没结束。”

    观影者评论显示出来:

    br />

    △喜欢咸豆腐脑:黑格尔表示,这话他真的说过。

    甜食爱好者:楼上ID异端。

    鸡鸭鱼肉龙虾螃蟹火锅都上一份 :别打了,甜党咸党别打了。[打起来啊!快打起来啊!]

    (回复43)

    △我的精神还正常:这次咕咕是间隔十天才更新,痛失周更勤奋勋章,日常催更。

    摸鱼上班:看穿了,咕咕是不可能日更的。一周七天,工作一天,休息六天,长命百岁。

    热死了:牵星板故事更了三期,夏天还没过去,今年真的好热。明朝人穿到过来的话,分分钟中暑。

    (回复90)

    △批发玫瑰花:哪本书里讲的,朱元璋临死前三问“朱棣来否?”有没有可能是他临时想变更继承人?

    立朱允炆为储君时,老三活着。老朱也没想到老三居然在洪武三十一年罹患疾病,会比他早死几个月,原本的藩王牵制平衡突然被打破。

    做梦家里有矿:好像是《明太..祖实录》记载的,但朱棣没见到朱爸爸最后一面。

    虾仁猪心:先不说这件事的真假,谁说叫人回去是更换继承人?说不定老朱在死前帮孙子最后一把,把最大的威胁除掉。

    (回复88)

    ……』

    至此,水镜的虚相消散不见。

    朱元璋意犹未尽,每看一次,他都希望这影像能更长一些。

    其他人就不同了。大部分即便不是如坐针毡,也是被当头敲了闷棍,处于头昏目眩中。

    朱棣倒是在默默偷着乐。

    虽然听不清水镜的音调,但那些字迹总算一笔一划清楚表明了永乐帝是谁。

    ——之前的猜测与感觉没有错,真的是自己!

    要忍住,一定要冷静克制。

    朱棣不断默念,关键时刻绝不能得意自满。水镜世界发生的历史投射到这个世界,历史的轨迹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朱元璋没有如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今天将第三集播放给众人看,不是单纯地大过年故意给儿孙们添堵。

    更是表达一种深意。

    在获知某种历史可能性后,要如何选

    择?能不能走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洪武帝自登基以来,一直奉行嫡长子继承。

    因此,当朱标不幸离世,官员们中有不少人拥护嫡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

    现在朱元璋要改弦易辙,必定需要一个理由。尤其是要让儿子们心服口服,不再生出藩王之乱。

    朱棣越分析越觉得父皇拟定的新储君就是自己。

    要越过二哥与三哥立储,才会用出超乎寻常的水镜显形本事。以史为鉴,不再重蹈覆辙。

    然而,这样做对自己有致命缺点。

    兵变篡位,自古在皇家都是大忌。

    这件事被众人所知了,就是一个明晃晃的攻讦切入点。哪怕篡位事件尚未发生,可只要不是自己登基,新帝能容忍他吗?

    朱元璋环视一圈,把众人的反应收入眼底。

    先点名朱樉,“老二,现在你能讲话了。不许问你是怎么死的,你想点有用的,刚刚那些水镜画面,读出什么来了?”

    朱樉张了张嘴,顶着朱元璋如刀的眼神,真是一肚子委屈。

    水镜讲大明故事,可他堂堂秦王,居然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透明人!

    刚刚的内容提到三个死人。老三朱棡与十二弟朱柏的死亡时间与方式都被提到了,他呢?

    朱樉委屈不已,老爹还不让他追根究底。他要死了啊,怎么能不问。

    这会是梗着脖子,也不讲话。反正死都要死了,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架势。

    朱元璋顺气再顺气,不搭理老二,目光一一扫过众人找下一个答题者。

    众人:来了,熟悉的感觉来了。

    这就是学堂上夫子抽人提问的紧张场面。现在是大年初一的晚上,居然搞这些,父皇终于是不想做人了。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