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五十九章

    『抄水表了:我来简单答两句明朝的倭寇问题,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指正。

    目前可查的史料,认为“倭寇”一词最早出现在「高句丽广开大王」碑上。

    公元404年,广开土王十四年(对应两晋时期)。碑文记载:“倭寇溃败,斩杀无数”。高丽史上对倭寇的记录较多,将其用作对日本海盗的习惯称呼,是大约从十三世纪开始。

    要说明朝时期的倭寇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时间段:十四世纪中期到十五世纪初(元末明初),以及十六世纪(嘉靖朝)。

    前期倭寇与后期倭寇的组成与侵边范围都不同。

    先说十四世纪中期的东北亚局势。

    元朝后期政局腐败,不断压迫百姓。1348年,方国珍第一个掀开了抗元起义序幕。高丽内部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政局衰败。同期,东瀛也是内斗不休,形成日本南北朝对峙局面。

    东北亚各处乱象丛生之际,倭寇大规模兴起。

    1350年,日本海盗侵犯朝鲜半岛南部。一般认为“倭寇之侵”始于此,而大规模地劫掠持续了约四十年。

    其犯边三大特点:攻击高丽的运粮漕船与储粮官库,抢夺粮食与生活物资;从侵犯高丽沿海地区,上升到多次攻击高丽首都开京(如今朝鲜的开城);刚开始二十多艘倭寇船去劫掠,逐步发展成了四百多艘船只的倭寇队伍。

    直至1392年,朝鲜半岛建立新政权,李氏朝鲜王朝取代了此前的高丽王朝。朝鲜内部整顿军务,进行了田制改革。当政局渐渐稳定,自是有能力去对抗外部倭寇来犯。

    四十多年间,日本海盗的掠夺范围逐步深入朝鲜半岛内陆,正是其掠夺欲望不断上升的佐证。既然是贪得无厌就不会止步于仅仅侵犯朝鲜。彼时,元末战乱,倭寇趁火打劫也进攻了中国沿海地区。

    1368年,明朝初建,天下局势未稳。倭寇最初攻击了距离朝鲜半岛最近的山东沿海地带,然后南侵向江苏、浙江、广东等蔓延。

    朱元璋本欲联合日本政府共同打击倭寇,但东瀛南北分裂,几大势力各自为政。

    古代不比现代,大海相隔让信息传递缓慢。忽必烈两次东征失败后,元朝与东瀛几乎处于断交状态。

    />

    时至洪武四年,终是了解日本各大势力割据状态。而海盗所掠夺的粮草钱财流入东瀛某些势力的口袋,就绝无可能联合日本官方镇压倭寇。

    于是,明朝改变了对抗倭寇策略。不指望东瀛政府,而是加强自身的海防力量。

    历史证明这一策略的正确性。随着明朝内部逐步安定,海上巡航日益完备,敢在大明沿海出没的日本海盗越来越少。

    1393年,日本南北一统,也进入了相对稳定期。时至永乐元年(1403年),足利义满代表东瀛向大明称臣,日本加入了大明主导的朝贡体系。

    这种相对和平持续了十几年。

    在足利义满死去数年后,永乐时期十七年,三十多艘倭寇船突袭辽东。

    时任都督刘江将其一举歼灭,史称「望海埚之战」。《明史》记载:“自是倭大创,不敢复入辽东”,让明朝沿海维持了近百年的相对太平状态。

    以上,大致是由日本海盗组成的前期倭寇情况。

    咱也不是啥史学家,仅发表几句网友个人感想,不上升啥外交关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日本从始至终就没变过,一直掠夺他国的贪婪本性刻在骨血中。在科技尚且不发达的年代,大海作为地理屏障让东瀛人难以向外掠夺。

    随着其掌握的技术升级,明朝遇上了倭寇来犯,几百年后发生了侵华战争而让中华大地血流成河。

    有些时段的历史不好讲,会被河那个蟹。总之就一句话,“没有你,能让东亚很太平”。』

    水镜前,朱元璋目光沉沉。哪怕今天的评论区没有讲得太具体,但他凭着目前看过的视频,能推测部分史实。

    清朝末年,西方蛮夷打来了,东瀛人岂能不趁火打劫。

    依照彼时的科技水平爆发式飙升,一旦东瀛人比中华所掌握的武力值更高,那就不是侵犯沿海,而会长驱直入内陆。

    怕不只是血流漂杵,必定更多罄竹难书的罪行。

    朱元璋从不轻视人性之恶。不说别的,就是发展化学技术肯定要做实验,而有些实验必是要用到活人的。

    他幻想不出实验具体内容,但能推测被劫掠的国人成为了实验对象是会经历如坠炼狱的无尽痛苦。

    想到此处,朱元璋眯起眼睛。

    br />单论从个人感情出发,他对东瀛绝无好感。洪武初年的明朝使臣被杀之仇始终横在心头,不会因为杀人者是怀良亲王,而此人不是如今的日本国王就谈放下旧恨。

    曾经定下不征之国,只因吸取元朝覆灭的经验教训。当年的蒙古铁骑再厉害,却在东征日本时连连受挫,无法与海上风浪抗衡。

    如今开启了改革序幕。《皇明祖训》已经被他烧了,也就不存在不征之国。

    计划几十年后去往美洲找高产作物了,到时候必须要横渡太平洋,恰好能以稳渡东海踏上日本做一回前期实验。

    东瀛的本性是畏威而不怀德,而大明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倭寇侵边,正是能让大明师出有名。

    朱元璋没有在小本本上记下这一笔,而是将其深深记在了心头,更要将其刻入朱棣的心头。他继续看这条答疑评论的后半段。

    『再说十六世纪的后期倭寇问题。评论区没法贴图,否则就直接上对比表格。

    明初倭寇来袭,以洪武前五年的侵扰频率最高,但再多也没超出一年八次。随着大明海防力量上升,每年倭寇只有一两次零星来犯。

    嘉靖朝情况突变。

    朱厚熄在位四十五年,倭寇来袭激增到了628次,占到了明朝倭寇犯边的八成之多。以此有了“嘉靖大倭寇”之说。』

    朱元璋:?!!

    他差点怀疑是不是真的老眼昏花,竟是看不懂去年学的新计数方式,否则怎么会看到离谱到有六百多次倭寇来袭?

    嘉靖朝究竟发生什么了?往下看,他就被一口大锅“哐当”砸了脑门。

    『不同于前期倭寇是日本海盗掠夺,后期倭寇猖獗的根源一言以蔽之两个字“海禁”,这口大锅必是要让朱元璋背一背的。

    洪武帝实施海禁政策,固然与当时政局分不开,起到了防范海上敌寇的正面作用,但不可否认此举背后的重度抑制商业国策。

    永乐帝搞郑和下西洋,除了彰显大明国威,还有重要一条是带去互市贸易。

    后来官府大规模下西洋船队停了,但是藩属国依旧来大明朝贡,这让既定次数的官方贸易仍能继续。

    随着时间推移,进入了嘉靖二年(1523年)。

    />

    明朝一贯主张该是日本正统国王派出的使团来朝贡进行贸易,需要持有“勘合”文书。1467年至1477年,日本发生应仁之乱。幕府将军势力大跌,而东瀛的战国乱世开始。

    谁是正统能去明朝朝贡且进行贸易?这个问题势必会引起东瀛争斗。

    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东瀛方面是大内氏主导了遣明使团,利益当前必定引发对手细川氏的不满。

    等到嘉靖继位,大内氏来到了宁波的浙江市舶司。细川氏不甘对方独吞巨额利润,也派了船队抵达宁波港。

    大明与谁进行贸易,需要“勘合”文书。大内氏能拿出合规文书,可细川氏拿不出来。

    细川氏却也有备而来,带着“弘治勘合”。(补充说明明朝皇帝传位顺序:弘治帝→正德帝→嘉靖帝)

    嘉靖二年,“弘治勘合”无疑早就失效了。

    细川氏却还有办法,使团副使宋素卿原籍明朝,后来做了东瀛细川氏的家臣。

    宋素卿熟悉浙江市舶司的情况,贿赂了当时的执掌太监赖恩。市舶司官方不顾先来后到,更不顾有没有合规文书,把细川氏被安排到上座,力压大内氏一头。

    大内氏极度不忿,当场与细川氏大打出手。两队使团发生了械///斗,波及了浙江市舶司,更是伤及了周边无辜大明百姓。

    《宁波府志》记录这场宁波争贡事件,“两夷仇杀,毒流廛市”。

    由此,朝廷上的海禁主张者跳了出来,说是这场灾祸就是因为勘合贸易而引发的。

    与其让东瀛内斗危害大明,不如直接废除市舶司。大内氏也好细川氏也罢,东瀛人的生意全部不做了。

    明朝直至嘉靖朝一直不允许民间进行海贸,番邦与明朝官方进行海上贸易都要凭“勘合”公文。嘉靖朝断了浙江市舶司进行勘合贸易,将本就不多的对外贸易线路又斩断一条。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正规合法路径走不了,非法走私路径必会出现。

    与此同时,大环境也发生了不可逆的改变。十五世纪末进入大航海时代,进入十六世纪欧洲船队抵达了东方。

    不论大明官方愿意与否,都被卷入国际贸易初始浪潮中。

    这不是大明喊停就能停的。航海船舶技术的发展到达了某个程度,其他国家都

    有了抵达大明边境的能力。

    世界发展的大势如此,谁想喊停除非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力量全部摧毁,大明没这个本事。

    再说嘉靖朝之前就有民间走私。

    当大明关闭浙江市舶司制造的内因,与国际贸易线初步形成而制造的外因,两者合力把更多人推上了走私之路。

    这就有了十六世纪后期倭寇的来源之一——明朝走私商。这批人对大明沿海情况了解颇深,部分后来与日本海盗合流,无疑就会对大明造成更大的伤害。

    其中典型是以汪直为代表。

    最初是徽商,后来成了东亚海盗巨头,手下雇佣日本海盗,以开港通市为目的而要挟官府就范。一度愿意被明廷招安,奈何明朝官府出尔反尔,最后他与明军战斗中被擒杀死。

    汪直死后,海盗们群龙无首,流窜犯边的倭寇频频来袭,让嘉靖一朝成了闹倭寇最严重的朝代。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强大水军打击倭寇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是不能守着祖宗之法不可变。

    隆庆帝继位,宣布解除海禁,民间商船可以合法出海做生意了。神奇的事情来了,倭寇来袭的次数飞速下降。

    至于嘉靖朝的倭寇背后是否存在明朝朝廷内某些势力暗中扶持?个人认为必是有的,毕竟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最后总结,堵不如疏。

    明朝堵不住世界大势向海洋贸易的变化,朱元璋最初定的海禁基调就得改,不如一开始就主动放开占领先机。

    (回复100+)

    4水果茶不要水果:今天咋这么多大佬来评论区?

    2333:我不知说什么好,表演一个海豹鼓掌。

    秃头猫:那让嘉靖表演一个炼丹吧。

    这位真有点天赋血脉在身上。沉迷修仙嗑丹无法自拔,居然还能活到六十岁,秦始皇看了都得羡

    慕。

    (回复66)

    评论至此结束,水镜逐渐消失。

    朱元璋沉默良久,思绪万千,在小本本上唰唰记了很多内容。

    半晌后,放下笔。看完水镜,又进入思考抓哪个壮劳力来用用的环节。想了想,先把老四与老十二先给叫进宫。

    朕没遇上沉迷炼

    丹的嘉靖帝,但有喜欢道家的十二子朱柏。

    凑合着用吧。朱柏既然表现出喜欢清静无为的道家,就让这个心无俗事的儿子去攀登化学的高山试试看。

    半个时辰后,朱柏入宫,途中遇上同去上书房的朱棣。

    忽然心生不安。现在他就想做一届闲王,但与太子四哥一起被叫入宫,还能有好事吗?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