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34章无人机造出来了

    沈桑榆自己嘀咕了一声,紧接着就拿着无人机找到了杨均之。

    从昨天开始杨均之久十分关注沈桑榆的实验,但他又不懂这些,生怕给沈桑榆带来麻烦,所以忍了一晚上没去看。

    当杨均之还在挖倒下来的泥土时,看见沈桑榆拿着一架形状怪异的机器走过来,赶紧放下手里的锄头,快步走到沈桑榆身边:“这个就是你说的无人机,研究出来了?”

    沈桑榆摇头:“要是正式研究出来肯定还差一些火候,但面对这些情况已经够了。”

    “实验过了吗?”

    “基础实验已经过了。”

    杨均之点了点头,明显已经很满意了,随后又说:“昨晚怕耽搁你,所以没来找你。”

    沈桑榆听出了言外之意,心理咯噔一下,但见杨均之脸色还好,沈桑榆还是压着紧张问:“出了什么事?”

    “进山之前,我们给了闻倾川一个无线电的电话,这也是我们怀疑他们被压在泥石流下的原因,因为当时原本实在通话,但在泥石流倒塌的瞬间,那边的通话立马断了。”

    沈桑榆不知道这件事,想了想说:“不一定,现在国内的技术对无线电的研究还不算透彻,如果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没有信号很正常。”

    现在连2g时代都没有步入,在未来几乎全面覆盖的5g时代都有可能造成失联,更不用说现在了。.CoM

    “桑榆,你太冷静了。”

    “不是我冷静,而是来之前我就分析过。”

    沈桑榆继续道:“闻倾川以前跟我说过他的家乡也遭到过泥石流,并且几乎每年一次,哪怕事发突然,但如果是闻倾川带队,肯定一路上都有观察,还有一点,你们说估算时间差不多刚刚走到事发地点,但你们忽略了一点。”

    杨均之一愣,他已经被沈桑榆的分析弄的不知所措。

    “还有?”

    沈桑榆点头:“没错。”

    “山上村民一共有多少人?”

    杨均之回答道:“大概四百二十六人到四百七十三人的样子。”

    对于偏远地区的人口普查不算到位,还有就是临近过年,所以暂时不确定具体有多少人。

    忽然间,杨均之也发现了什么,惊讶道:“你的意思是说人太多,可能进度会慢一些?”

    “嗯,妇女儿童的行进速度不一样,闻倾川知道要尽快时间赶下山,但绝对不会因此冒险,所以我猜测更大的可能性是他们被困在半山腰,目前大部分人应该没有生命危险,刚才杨叔叔想说的,也应该和这个相关吧?”

    杨均之满脸震撼,最后点头说:“没错,今天凌晨三点左右,我们从电话里联系上了闻倾川,跟你猜测的差不多,他们现在被困在半山腰上,上不去也下不来,塌方面积太大,我们的军人倒是可以冒着危险爬出来,但四百多个村民不行,更重要的是他们下来的着急,基本上已经没吃的了。”

    就目前来收状况还好,唯一重要的就是水源。

    “水源没问题,这辆无人机能够托载五十斤的东西。”

    沈桑榆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毕竟人多,她所有材料加起来能做的无人机并不多,所以要想在最短的时间里送去更多的资源,必须让无人机送更多的东西进去。

    “桑榆,你和以前的确不一样了。”

    杨均之忽然间感叹了一声,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口:“你父亲看见你变成这样,想来应该很高兴。”

    沈桑榆听见父亲两个字的时候突然间胸口密密麻麻的疼。

    自从穿越过来,基本上不会有人说起原主的父亲,可每次说起的时候,她都觉得自己的胸口闷闷的。

    可无论怎么说,原主的父亲对她来说只是陌生人啊。

    “桑榆,你父亲临走前给我们打了一通电话,让我们这些做叔叔伯伯的一定要好好照顾你,所以以后你遇到困难,一定要告诉我们,叔叔伯伯们肯定会帮你一起想办法。”

    以前他在另外的军区,和沈家父女几年才能见一次面。

    但哪怕很长时间不见,那些感情依旧不会随着时间的淡忘而变质。

    这次他是真的怕闻倾川没了,自己这个侄女到时候应该怎么办。

    可沈桑榆太坚强了,甚至比他还要镇定,镇定到能够分析出具体情况,甚至在这么紧迫的时间里,还可以做出他连听都没听过的无人机。

    唯一可惜的是,老沈没有等到亲闺女的回来。

    杨均之说完叹了口气:“我们桑榆是真的长大了。”

    杨均之说的话太奇怪了,沈桑榆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继续接下来的话题。

    最后看了一眼杨均之,沈桑榆道:“杨叔叔,咱们先找人在什么地方吧。”

    见沈桑榆不想继续说下去,杨均之也点了点头,随后又问:“这机器能做出多少?”

    “只要现场有材料,一架无人机差不多三个小时就能组装好,但核心装置得我自己做。”

    杨均之想了想,沈桑榆现在的材料应该能做三四个出来,但沈桑榆也说了,无人机的损耗特别高,操作不当就容易炸机。

    “到时候你把图纸给我,我安排人制作,四五百人啊,物资得要不少。”

    哪怕现在国家穷,但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华国人民。

    所以当杨均之去申请经费的时候,上面批下来很快,高层甚至想都不想就答应了下来,所有流程下来也不过一个多小时。

    而这边,沈桑榆也操作者无人机进山找人了。

    她的无人机能飞差不多一千五百米,和后世的比起来肯定不值一提,但对于目前的状况来说绰绰有余。

    沈桑榆做了电子屏幕,但现在华国还没有网络,电子屏幕是沈桑榆临时做的,没有联网,但能够靠着网络的热成像看见是否有人。

    只不过唯一的缺点就是慢。

    整座山实在是太大了,但好在四五百人很好找。

    终于在沈桑榆找人的一个小时后,终于在屏幕上看到了一团团红色的图像。

    s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