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分卷阅读272

    君王,闻言骤然大惊,起身沉声怒道,“放肆!竖子安敢戏弄我儿?!”

    第102章

    说着, 君王便疾步下殿将小家伙接在怀中,取出棉帕为他擦了擦额头与发间的汗水。

    周礼在以礼法约束贵族行为的同时,亦规定民间庶民凡事需依礼而行。

    男女婚嫁之事, 除却必须严格遵守“六礼”流程,还须寻来伐柯媒人走个过场,若无伐柯人而结男女之好, 则视为苟合——正因如此, 孟子才会有“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 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的感慨。(1)

    为此, 西周王室还设置了名曰“煤氏”的官媒职位,专门负责百姓婚姻事宜, 同时还肩负督促“男三十, 女二十”大龄晚婚男女尽快成亲之责——这时期的伐柯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更像颇具仪式感的主婚人, 而非后世以拉红线为生意的“媒婆”。

    譬如, 周天子嫁女于诸侯之时,便会请来该诸侯族中德高望重者担任伐柯人为其主婚, 也因这缘故,周天子之女渐渐从王姬被改称为“公主”, 因为为她们主婚的诸侯, 最高爵位为“公爵”。(2)

    后来随着西周王室的式微, 野心勃勃的诸侯们纷纷效仿周天子, 在嫁女于大夫之时,亦请来该大夫族中德高望重者担任伐柯人, 并将女儿也称为“公主”。

    到了战国乱世年间,周王室自顾不暇,更无多余财力奉养官媒,私媒便日渐取而代之。

    按照时下约定成俗的惯例,庶民请的伐柯人,多是乡闾间有头有脸之人,若有谁家能请到里正做伐柯人,简直是顶顶长脸之事;

    而各地豪强富户请的伐柯人,多是当地郡县长官或家有子弟在朝中官爵显赫之族长。

    换而言之,这时期的“良媒”并非后世媒婆,而是能让男女两家皆觉面上有光的男子——若单按这条来看,明赫身为君王家的九公子,确实是再符合不过了。

    但实际上,做伐柯人除了身份地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前提:必须已成年,儿孙多多益善!

    是以,如此婚姻大事,时下绝不会有人请一个孩童去当伐柯人——若真有人这么做了,定是市井无赖在戏耍小儿。

    这正是让君王骤然恼怒之处,刘季素日胆大些也就罢了,如今竟不知轻重,绕过自己请小崽去做伐柯人?一个臣子胆敢戏耍他的宝贝,简直荒谬不堪!

    误以为这时期流行请孩子当媒人、只是史书没记载这事的明赫,边乖巧任由父王为自己拭汗,边举着杨木安慰道,

    “父王,别生气哦,孩儿只是问问您的意见呢...若孩儿的身份不合适,您可以下诏让韩信去呀,他快四岁了...瓜果倒好说,可桃花早过季了啊...”

    韩信忙点点头,只要王上下令,我一定可以的!

    嬴政将擦湿的棉帕递给宫人,无奈摸了摸他的脑袋,又为两个孩子解释了一番这时节的伐柯礼仪。

    但事关婚嫁之事,他历来不喜在孩童面前提这等事,故而只粗略说了几句,暗忖着该敲打一番刘季了,此人仗着自己念恩的几分额外宽容,竟敢狂妄至此!

    明赫倒有些听懂了,这时节根本没人请孩童当伐柯人...可是,以史书上刘季见风使舵的性格,他根本不可能来戏弄自己啊?

    他疑惑地将杨木递给父王,问道,“父王,那他为何要给我发这个请柬?”

    君王诧异接过杨木,这才发现小家伙抱在手上的,并非玩耍的木条,而是一份按数百年前周礼婚嫁宴请礼仪削成的杨木请帖,此物只在庶民间盛行,咸阳大臣公卿红白喜事的请帖,先前皆以绢帛所书,如今亦有人从官办铺子买纸张来制作,如刘季这般追求古意的,倒是少见。

    他快速浏览了一遍歪歪扭扭的刻字,虽然有些字着实无法辨认,却也连蒙带猜地读明白了:刘季十月要成亲了,他想邀请小崽前去参加婚宴,所谓桃花、瓜果之言,不过是时下盛行的请帖吉利之言,桃花灼灼暗示女方宜室宜家,瓜果绵绵暗示新人多子多福...

    风姿俊朗的君王轻轻吁出一口气,刘季遵循礼节为吾儿送来亲手所刻之请帖,方才倒是寡人误会他了——他能猜出这请帖乃对方亲手所刻,自是因为见识过刘季递上的奏章,那字,着实令人不忍目睹。

    已猜出是两个小家伙胡乱解读引发误会的君王,将小崽抱到案桌前,放下杨木后,这才轻轻戳了戳明赫嫩滑脸上的小酒窝,细细解释道,

    “此乃红喜之事宴请古帖,刘季十月要成亲了...”

    韩信听着听着,一张小脸悄悄涨得通红,原来我全弄错了,好丢人呐!

    明赫忙吧唧亲了父王一口,软糯糯地抱着他的手臂央求道,“父王一定会让孩儿参加的,对不对嘛?”

    他很想看看刘季这一世的妻子是谁,但愿这女子能过得安稳顺遂。

    君王俯首贴了贴小家伙的脸蛋,笑道,“刘氏嘉期在十月秋收之后,届时若吾儿还想去,寡人派人送你便是。”

    明赫忙笑嘻嘻仰头又亲了几口父王,这才挣扎着下地又要跑出去玩,没法子,不是他不稳重,是如今这身子充沛的体力白日若不尽快消耗完,到了晚上就根本睡不着,所以他喜欢在园子里拉着韩信疯跑。

    君王却抬眼看了看殿外炎炎烈日光影,柔声道,“眼下园中日头太大,今日太仓令送来些甜瓜,吾儿与韩信先吃些再去玩,可好?”

    西周时期开始,中原本地也是产瓜的,诗经便有“七月食瓜”的记载,这本土甜瓜,是列国贵族才享用得起的昂贵水果,眼下七月正是甜瓜成熟时节。

    韩信闻言眼睛立刻就亮了,他情不自禁地咽了咽口水,前几日吃过的甜瓜汁水饱满,香甜可口,他还想吃!

    说起来,这小小一个甜瓜在市面售价为100多钱,而咸阳今岁黍米才30钱一石、小麦才40钱一石,韩氏夫妻如今虽皆得了一级爵位、在咸阳亦有几顷田宅,却绝非大富大贵之家,是断然买不起这等昂贵水果给孩子吃的。

    可是,韩信眼下跟在明赫身边当玩伴,对方有甚吃的喝的皆会与他分享——有了九公子罩着的韩信,这一世,父亲不会因冒险进深山丧身虎口,母亲不会因操劳过度早早去世,他亦不会再孤苦伶仃忍受屠夫胯下之辱。

    喏,素日他连闻都未闻过一回的甜瓜,如今也能得王上的赏痛快吃个够了呢!

    实际上,明赫是不喜吃甜瓜的,对吃过后世无籽麒麟瓜、8482瓜和新疆哈密瓜的他来说,这种皮厚肉薄味道寡淡的原始甜瓜,真的没有一丝□□惑力,还不如跑出去玩呢,他们可以爬树捉蝉,又好玩又不会被晒到!

    他先前收到的奖励礼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