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的故乡》 章节目录 题外话 一直想写一本关于乡土的书,一本既关于自己又关于那个已经消失的村庄的书。但由于心中浮沉未定,怕文笔撑不起童年那篇广阔无垠的天空,怕对不起山村石板上那个眼含光芒的少年,所以总是停留在脑海构思阶段,心动从未行动。 这一次写作,谈不上多深刻的理由,想写,那便写了。可能写不好,可能没有读者,没关系,就当是写给自己,为了自己,总要让它顺利完结。 至于这本文,几十万字吧,足够把“李维新”“波澜壮阔”的青春记录下来了。咦,是他的青春还是我的青春呢?我也不知道,也许等完结时能见分晓。 那么,开始吧,有兴趣的话,还请各位看官同我一起看看那座高高耸立的大山,那片化为荒芜的村庄,那个人迹罕至的天堂,那道不知是否还在的春光。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姜家村的记忆 湖南省石门县西北的一个小山顶上,姜家村,这里是李维新人生开始的地方。 山村不大,海拔不高,交通不便,水电不通,野兽横行,几乎天生就是贫穷和被人遗忘的代名词。 在这里生活,对童年的李维新的说,安逸但并不舒适,小小年纪的他,在更早的时候就确立了一个远大志向:考出去,考出去,考出去,考出去就好了。 说来奇怪,在刚确立这个理想的时候,他还没有读书,也不知道是谁给他灌输的:“只有教育才能脱离贫穷”这类的知识,可能是父母,可能是亲戚。于是他一骨碌全听了进去,小小年纪,小小的脑袋还未理解贫穷,就已经在想脱离贫穷。 因为山上上学不便,五岁的李维新,还没有步入学堂,每天像只野猴子一样东窜西跳,时而跟在父母后面去地里玩泥巴翻石头,时而跑到屋后的小草坪、小竹林躺上一个下午,时而跑到不远处的山边,爬到不高不低的树上荡漾。那时的天很蓝,树很绿,草很软,理想很模糊,也很遥远。 李维新穿着开裆裤,和花草为伍,与牛羊为伴,嘴巴里整日叫嚣着“我要读书,我要上学,我要去大城市”...理想太远大了,远大到这些都只是长辈告诉他,他再生硬的记下,远大到,他从不知道口中的城市是什么? 城里有牛羊吗?城里的肉块是不是有饭碗那么大?城里的小朋友是不是都和他一样,会同他玩耍? 五岁的童年,少不更事,衣食短缺,但其实无谓忧愁。 那时的李维新也许想不到,有一天,他确实会读书、上学、去口中的大城市,他更想不到,大城市的牛羊都关在屠宰场,大城市的人不爱吃肉,反而喜欢吃他最讨厌的蔬菜,大城市有很多很多小朋友,也长着眼睛鼻子和嘴巴,但没人想和他玩。 最想不到的是,有一天,埋葬着祖祖辈辈的姜家村会寥无人烟,消失在一片荒芜之中,只在他的脑海有寥寥炊烟升腾。 现在,童年的李维新“为赋新词强说愁”。以后,当他再逛一遍脑海的村落才会发现,有些东西失去了就不可能再得,有些经历,注定只能成为最珍贵的记忆…… 章节目录 第二章 一个西瓜的故事 李维新生在姜家村,为什么叫李维新呢?因为他爸爸姓李,又生于石门县维新镇,故由此得名,绝没有其他深刻含义。 据说,李维新爷爷的父亲是外地人,为了逃避战乱从遥远的城里来到偏远的姜家村定居,没成想即便跑到这里也没躲过战争,一不留神被国民党抓了壮丁,然后杳无音信。可怜留下的一大家子,扎根在山野之间,开荒拓土,废寝忘食,依旧填不饱肚子。 李维新父母心大,他自己的心更大,倒也没觉得这名字哪里不好。等他长大学过历史之后,他对此更为满意,“明治维新”嘛...虽然是小日本的历史,但“维新”二字起码是积极地含义,不然万一父母再随意点,给他取个“李二狗”、“李铁牛”之类的名字,他岂不是要挖个地洞哭死去。哦,山上多得是洞,直接钻就好了,还省了挖的功夫... 童年的李维新没有玩伴,也没什么吃食,所幸,家里的牛羊猫狗通通都喜欢他。即便他总想要扯住牛的尾巴,把狗和羊当马骑,把黑白花色的猫儿用木炭染成纯黑,家里的动物还是喜欢他。 除了家里的小动物,李维新还有爸爸、妈妈和奶奶,家人出去的时候,小小的身躯总是跟在他们后面,一边屁颠屁颠的跑着,一边顽皮的笑哈哈。“等等我...我也去” 除此外,他就只能怀揣奶奶做的桂花糕、玉米饼、红薯干、糯米粑等零食,跑到后山上一个人玩打仗、爬树,甚至一个人捉迷藏。等到累了乏了,他便随地一趟,抬头望着湛蓝的天,心想着: 天上有什么? 我为什么不会飞? 蚂蚁为什么不讲话? 我为什么还没长大? ...... 想着想着,他便在草地上、石头上、树林间睡着了。童年的他总是有那么多好奇心,可惜身边并没有《十万个为什么》,有也看不懂,也没人跟他解答。 李维新第一次下山是他五岁时,或许不是第一次,只不过以前的他都记不得。 那一天,他跟着五十多岁的奶奶清晨出门,沿着蜿蜒陡峭的山路慢慢行走。奶奶背着背篓,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抓着李维新,生怕他一个不留神就摔倒。 下山路很远,远到李维新开始后悔撒娇跟着奶奶跑出来。但现在已经没有回头路,听家人讲,山上可是有老虎、野猪,这都是会吃人的野兽,虽然他没见过,但依然挡不住对野兽的害怕,就跟他没见过鬼但依然害怕鬼一样。 下到山脚,已经三个小时过去,李维新粉嫩而红润的手臂上早被野草割出了好几条红印子。这时,奶奶安徽了他一声:“维新,快了快了,我们已经走了一半路啦!” 李维新哇的一声哭出声来,哭声饱含着委屈、难以置信、不得不信、万分绝望...小小的年纪,第一次下山便要承受路途如此之远... 好在奶奶心疼孙子,没走多远,便在黄土公路边拦住了一辆摩托车。 一番讨价还价,奶奶成功将车费从10块讲到了6块,把司机饱经风霜的黑脸讲得更黑。于是祖孙两坐上车,风尘仆仆的赶赴镇上。 在车上,李维新感受着摩托车的迅速,第一次坐车的他又多了一个愿望,“奶奶,等我长大了,也给你买一辆车车” “好,我孙儿有本事,奶奶等着享福。”奶奶摸摸他的头说,“那维新可要抓紧长大哦!” 半个小时后,摩托车到了维新镇上,奶奶从裤兜翻出一块手帕,里面躺着散乱叠放的绿色、蓝色的纸钱和几个圆圆的硬币。奶奶一块一块的数着,数到第五块钱的时候,怎么找不出第六块来。于是她低叹一声,准备拿出藏在底下的十块。 见此,司机师傅脸上似乎有些纠结,然后一把夺过去五张一块钱,说:“算了算了,少你们一块钱去买个包子吃。” 奶奶大喜过望,“谢谢师傅,以后多给你做生意”,那笑容,和李维新偶尔吃到玉米糖时的惊喜一模一样。 ... 维新镇街上,祖孙两合起来吃了碗米粉,奶奶卖掉了背篓里的鸡蛋,买了些盐、糖、毛巾之类的生活用品,然后既不舍却又坚定地花14块钱给李维新买了个大西瓜,她早答应过孙子,只要听话,就给他买甜甜的西瓜吃。 拿到西瓜,李维新心满意足,乐得差点笑出声来。他的脑海又多了个愿望,长大后一定要买好多好多大大的甜西瓜,给奶奶吃,爸爸妈妈吃,哦,自己也吃! 返程路上,奶奶放钱的手帕变成了汗巾,再没有6块钱坐车。于是祖孙两慢慢悠悠,经过河滩、步过小桥、越过溪流,往山脚一步一步走去。 李维新知道心疼奶奶,撒娇的要自己抱着近十斤的大西瓜,走起路来左右摇晃,时快时慢。奶奶温柔的看着他,时而小声嘱咐:“维新,走路小心些”,时而更轻的呵斥,“走路没个正形,小心摔跤。” 就这样,两个人走着走着,时走时休息,待走到半山腰时,李维新早已精疲力尽,但怎么也不肯把西瓜交给奶奶拿。 半坡上有一段十分陡峭的小路,李维新抱着西瓜,匍匐的佝偻着行走,像是抱着炸药去轰碎敌人碉堡的士兵。只是一个不小心,李维新脚尖提到了一根埋伏在地面的树藤,于是西瓜脱手,他也摔了个后背朝天。 还没等摔懵的他反应过来,身后的奶奶早已弯腰抱起了他,“维新,没摔疼吧,叫你走路小心”,一点说,一边给李维新拍着身上的树叶和泥巴。 “奶奶,西瓜,西瓜不见了”,反过神来,李维新不管不顾身上火辣辣的疼,打着哭腔说道,“西瓜滚下去了。” 奶奶顺着李维新的手指往路边望去,路边是一片野草,草外边,是险峻的悬崖。西瓜,撵过野草,掉出悬崖,早已消失。 “奶奶,西瓜不见了...”李维新放声大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泪珠不要钱的连续涌出,根本停不下来。 奶奶拍打着李维新的背,“维新,别哭,别哭,西瓜没了奶奶下次给你买...”,奶奶安慰道,“都是奶奶不好,没把西瓜给维新看好,维新不哭,奶奶下次给你买两个,你抱一个,我抱一个。” 说着说着,奶奶的脸上也开始有了水珠,不知道是李维新的还是她的,不知道是因为贫穷还是因为心疼孙子。 那一天,李维新不知道哭泣了多长时间,只知道他的嗓子哭哑了,两人等回家天色已经完全变黑。 那一天,李维新的心情同黑色的夜幕一样,悲伤万分,为了一个西瓜,只是一个西瓜。 以前,他没吃过西瓜。只有奶奶给他买的时候,他悄悄用手指沾过水果店砧板上的西瓜水,放到嘴里,甜甜的。而现在,西瓜没了,他一口也没吃到,少年对美食所有的憧憬都仿佛在这一刻灰飞烟灭。 要是吃一口,哪怕只吃一口,该有多幸福呢? 章节目录 第三章 上学 转眼间,又是七百多个白天黑夜的轮换,小小的李维新长大了一些,坐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摩托车,如愿吃到了甜甜的大西瓜。 这一年,李维新七岁,已经野的跟猴儿一样的他再拖也到了该读书的年纪。 山上没有幼儿园,父亲找来找去,也只在十多里开外的隔壁镇另一个山头上找到了一个办学点,名叫——福来山办学点。于是九月,李维新在父母的陪同下,忐忑的迈进了学校的大门,开始了他梦寐已久的学习生涯。 办学点里面有一个程老师,是个很严肃但颇为厉害的人,这点,即便是现在的李维新也不得不承认。他既当校长,又教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每天还要兼职厨师给学生热菜热饭,农忙的时候,还得赶回家犁田、插秧、打药、收割。 学校很小,有多小呢?只有一间教室、一间厨房,两件厕所,十来个学生。这些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五六个人,代表不同的三个年级。用程老师的话来说,这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李维新,便是在一年级学习,直接跳过了幼儿园阶段。 每天清晨,李维新揉着惺忪的睡眼,背上书包,提着奶奶准备好的饭桶,独自花一个多小时赶赴学校。傍晚,在奶奶略显焦急的等待中,他又蹦蹦跳跳的凯旋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等到冬天来临的时候,被奶奶裹成粽子的李维新便一手提由油漆铁皮桶做成的小火炉,一手提着饭盒,风尘仆仆的上学。等到学校时,火炉大多时早已熄灭,保温饭盒也没了一丝温度。好在程老师无所不能,等到饭点时,他兴趣来了便会不厌其烦的为每个学生热饭热菜,不耐烦时就会找一个大蒸笼,把所有的饭盒都放在里面,只要十分钟,蒸腾的热气就会把所有的饭菜全部蒸的烫嘴。 老实说,在福来山上学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其乐无穷。这里有书读,有玩伴,神奇的程老师还会做各种各样的器材供学生们玩耍——木乒乓球桌、木篮球架、竹竿架、竹蜻蜓...李维新和同学们享受着同城里学生不一样的乐趣,满足而又惬意。 闲暇时候,程老师还会带学生们去家里看电视,用那台不知牌子的黑白电视播放《闪闪的红星》、《上甘岭》、《***》、《刘三姐》等,这直接导致李维新在离开福来山很多年后喜欢的歌曲总是一堆红歌。 在福来山,李维新读到了四年级,在这里,他总是雷打不动的年级第一,奖状铺满了家中整整一面石墙。他认识了十数个同学,学会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学会了植树、捡柴、烧火...神奇的程老师给了这群学生能给的全部。 然而,这依然无法阻挡他需要重新找学校的现实,程老师太忙了,忙到,根本不可能再抽出一分精力教五年级、六年级... 于是,在11岁的夏天,李维新被迫转学到了离家六十多里的皂市镇中心小学。 逐梦,逐梦的少年终究要远远的离开家,而且只能是越来越远。 初到皂市中心小学的李维新很狼狈,当他和父亲走着山路,背着破破烂烂的行囊来到学校时,已经是下午三四点,不但没见到其他报名的小孩子,甚至连老师也没遇到。 这一刻,李维新有些想哭,或是委屈,或是劳累,或是失望,或是不舍,可是没有充足的理由。 两人辗辗转转,左问右问,最终,李维新在一间拐角的教师宿舍入了学,顺利成为了皂市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学生。 刚入学时,初来乍到的李维新很忐忑,这里的学校很大,大到他好几次上课走错了门;老师很多,多到把所有的老师认清花了他两个星期时间;同学很不友好,不友好到有人毫不遮掩的嘲笑他身穿表姐曾穿过的女式牛仔裤,不友好到十几天过去,也没人主动找他玩。 他开始想念福来山,想念程老师,想念那个同时装着三个年级和十几个梦想的小教室......他时常偷偷地哭,上课唱《爸爸妈妈别来接我》时哭,午休趴在课桌上哭,晚上藏在被子里哭,但都没被人发现。 小小年纪的他,开始真正体验到什么是窘迫,什么是孤独。 这种境况,一直持续到期中考试时才结束。 期中考试,李维新彻底震撼了所有的任课老师和班上的学生,语文98,数学100,198的总分让他轻而易举地在小镇五年级拔得头筹,让他有机会在学习这个领域俯瞰众生。 大家惊呆了,谁也想不到中途而来的土包子也有翻身的一天,李维新也惊呆了,从他进入这个学校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在福来山学到的知识是不全面的,他以为自己会比别人差一大截,毕竟很多人都嘲讽过他的落伍,却没想到自己其实如此厉害。不,是程老师如此厉害! 少年的世界说复杂也复杂,说单纯也单纯,但这次考试过后,李维新开始成为了老师的宠儿、同学玩耍时竞相邀约的对象。他觉得自己像是一条弱小的鲤鱼,大家都游在他前面,从来都不舍得等等奋力前进的他,直到有一天,大家都被一道高坎拦住,正抓耳捞腮的时候,他轻而易举的跃了过去。 李维新心中有些报复的小快感,但更多时候,他是为了自己不比别人差而高兴。从山顶而来的他孤独、懦弱、小心翼翼,但他的梦想同其他人一样,都正闪闪发光,色彩熠熠。在被人看不起的时候,他悄悄往前,一直往前,一下子就翻过了高高的山巅。 他想哭,但哭不出来。他想笑,不知道该把喜悦同谁分享。这都不要紧,都掩盖不住少年扬眉吐气的感觉! 有时候,尊严来得就是这么简单,家境差了,可以凭长相,长相差了,那便凭学习。李维新的长相不差,学习很好,因此,家境这点差距让在小学生眼中,马上变得微不足道... 考试过后,李维新凭借着成绩一路顺风顺水,在老师的特意关照下,他总是能拿到助学金和贫困补助金。日子风平浪静,学习一往无前,他就这样波澜不惊的以年级第一的毕业分考入皂市镇中学。 章节目录 第四章 那个女孩 曾经,李维新以为自己的初中生活还会如此单调、安逸下去,他已经完全适应了目标坚定的时光,不用迷茫,不用惆怅,不用伤心,不用孤独,只要安静地做个学霸就好。 直到——那个那女孩的到来,注定给他平静的心境投下一颗石子,泛起涟漪,然后铭记一生。 女孩叫贾思思,校广播站成员,声音好听,人好看,说话带着英姿飒爽的娇气。 李维新第一次看到她神情专注播音时的样子,就知道自己也进入青春期了。 秋天时分,太阳如春天般温暖,阳光打在李维新洗的发白的外套上,给怀着春意的少年镀上一层金黄的光。 女孩似乎感受到了身后有人图谋不轨,关上话筒转过半边身子,很轻易地便看到了站在广播站外木头似的李维新。 贾思思皱皱眉,“喂,同学...” 李维新仿佛被女孩的话打了一棒,心中勇气没来由的开始害怕,然后拔腿就跑,耳边传来女孩未讲完的话和呼呼的风响。 很多年后,他才明白,那种春心荡漾,叫暗恋被发现的心慌。 自此,李维新的舒适和安逸被打破,他的生活开始不那么平静,也不那么顺利。 英语开始变难了,上课开始走神了,朋友开始多了,玩耍的时间少了,他开始想她了。 虽然成绩没什么变化,但时不时,李维新的脑海会不自禁的游历一遍那个下午的广播站,心中飘过斜刘海的贾思思。只是,整个初一,小心翼翼的李维新再也没敢去广播站偷看心中的女孩... 时间从不曾有心事,亦从不在原地等待有心事的人。于是,李维新的初一生涯在一片刺耳的电铃声中有惊无险的结束,等待他的是漫长的暑假,是少年触不可及的思念和无可触摸的未来。 ...... 初二,学校突然选择了重新分班,于是鸡飞狗跳,以前的同学忙着离别、忙着感伤,从明信片、贺卡、小礼品。明明就是一堵墙或是二楼和三楼的距离,偏偏被这群不知是否懂的离别的少年少女演绎成天涯海角般的遥远。 或许,这便是少年独有的感怀伤情。 李维新没有钱买礼物,也没有收到礼物,他不在乎。在这个学校,他本就是过客,如一叶浮萍般摇曳、恍惚、独自生存。 父母没有送他上学,他提着大包小包,忙着奔赴寝室,占据他想要的上铺。 等李维新在寝室做好一切,背着书包来到教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选好座位,端端正正的坐在座位上了。讲台上,一名身穿花格子衬衫的中年男子背手而立,脸上神情严肃,皱纹凸起,仿佛在告诉下面的学生:都要听话,我不好惹! 李维新小心翼翼的走进教室,略带战栗的喊了声:“老师好”。 “嗯?”台上男子偏过头,打量着李维新,不满意皱眉道,“你叫什么,怎么现在才来?” “老师,我叫李维新,我家离学校太远了,我走了好几个小时,又打了车才过来的。”李维新低声说。 “李维新?”男子低喃着点点头,“好,你进来吧,你父母呢?” “父母打工去了,没来”李维新说,生怕老师再问其他人,连忙补了一句“奶奶在家收稻谷,不认识路,也没过来” “好。”老师稍微笑了一下,似乎很满意李维新的答复,带动脸上的皱纹也一扯一扯。 报完名,李维新打量着仅剩无多的座位,准备落座,眼角的余光却在这一刻定格在第四组第二个身影上。 斜刘海、马尾发、白脸蛋、白手臂、白裙子... 李维新有些发懵,还好立刻被理智唤醒,逞老师和同学都未察觉异样,赶紧走到最后的座位坐下来。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讲台上的老师讲了什么,李维新一个字也没听清,他时而翻翻书本,时而悄悄望一下前方不远处的背景,感到无比满足。 他决定了,他要悄悄地歌颂要求分班的校领导,歌颂排班的工作人员,歌颂自己,歌颂贾思思,歌颂他们的缘分。 这一刻,坐在教室的李维新仿佛坐在白云之上,无所阻挡的沐浴着头顶上的日光,那么温暖,那么明亮。 可是不等他憧憬太多,一只长长的手悄悄从左边伸过来在他桌上放了一大包辣条。 “我叫黄斌,请你吃辣条。” “谢谢”李维新回过神,客气回应。 黄斌仰头看看台上唾沫星子乱舞的老师,见他对自己的小动作毫无察觉,又把身子侧过来一些,轻声说:“我听说过你,你成绩很厉害,我玩耍很厉害,我们适合做朋友,这就叫绝配。” “额” 李维新扶额,差点一头栽倒在教室坚硬的水泥地面上。 章节目录 第五章 李维新的冬天 黄斌说的没错,他们真的是绝配。两人成朋友后,李维新继续忙着学习,每天看书、看贾思思,吃饭、睡觉,黄斌则忙着玩耍,打球、打架、写检讨。他们的友谊很简单也很单纯,仅仅维系在黄斌总是拿李维新的本子抄作业上。只是不知道,当初黄斌搭讪时,是否就抱着这门心思。 但不管怎么说,李维新算是有了第一个算得上好朋友的朋友。 李维新的好运还在继续。在教室后面坐了两周之后,班主任覃老师终于察觉到让一个优等生坐在最后面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在一个课间对座位进行了小幅调整——李维新,被他编到了第四组第四个。 贾思思的后面。 李维新心中欣喜若狂,脸上却波澜不惊,在黄斌不舍的眼神中麻利的收了书本,在新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接下来的生活,李维新更加充实和满足,他不但能看到爱慕女孩的背影,还能听到她和其他同学讲话的声音。偶尔,女孩往后靠,长长的头发铺散在李维新的桌子上,他还能隐约闻到发丝间洗发露的味道——草莓味?玫瑰味?薰衣草味?李维新分辨不清,但味道很香很香。 唯一遗憾的是,直至李维新被调离这个座位,他也没能鼓起勇气找女孩聊上几句。这个遗憾,时隔多年后,依旧是李维新心中一颗拔不掉的尖刺。 李维新在第四组第四个座位坐了不到一个月便被调走,至于原因,普通到令他后来只要想一想都会觉得心痛。 他的背后坐着一个十分活泼的女孩子,名叫张燕,个子娇小,讲话唠唠叨叨,尤其喜欢找李维新侃天说地。这不重要,李维新正好缺少聊天的对象,甚至,那是稚嫩的他还希望通过和别人聊天来吸引贾思思的一缕目光。 但很不幸,在一次班主任老覃的课上,张燕不知想到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用手指戳戳李维新的背。李维新会意的刚要转过头,却被老覃一声呵斥定在了原地。 “李维新,不想读书就给我出去”老覃怒发冲冠,生气的拍着讲台,“张燕,你也给我出去待着” 李维新耷拉着脑袋,言听计从的站起身,往教室后门走去。 见两人如此听话,老覃确实更加火上心头,怒其不争的低吼:“都不想读书是吧,下课后李维新给我搬到最后面坐着,张燕搬到第一组最后一个,都不想学是吧,那就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 老覃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气愤,李维新却再没听进去,呆若木偶的低头走出教室站着。 李维新感到自己的心脏快要跳出胸腔,泪水轻飘飘打在脚尖上,嘲讽着问他:“连句话都没说上,遗憾吗?后悔吗” 遗憾,也后悔。李维新紧咬着牙关,不让自己哭出声。 下课铃照常响起,李维新不得不离开少女的背影和那缕清香。他静静地收着书本,眼泪一颗一颗的打在地面上,替他说着“再见”。 人总是不知满足,开学时得知和贾思思在一个班他便欣喜若狂,但现在,只是搬到教室最后面,就足以让他绝望。 ... 再次回到原来的根据地,李维新却变得失魂落魄起来,他紧抱着双臂,把下巴放在课桌上发愣,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在有缘无分的季节带给自己一丝温暖。 身边的黄斌不解风情,他笑嘻嘻的伸出手拍拍李维新的肩膀,满不在乎的说:“别哭了,不就是被覃爷骂了一通嘛,你看我经常在走廊待着不也好好的。” “我没哭,我没事”李维新抽泣,但无论他怎么控制,也无法组织泪腺的发达。 “哎呀,你这是不想同哥哥一起坐嘛,还这么丧气”李维新想着法儿安慰。 李维新没有说话,心中却是想到,我本来就不想跟你坐... 黄斌也不在乎李维新的沉默,继续用他低级的安慰方法唠唠叨叨,“难不成是舍不得某些人?贾思思?不对,你们都不讲话。张燕?咦,一定是张燕了,毕竟你们这么喜欢讲话。” 说到这里,黄斌仿佛发现新大陆般兴高采烈,再不考虑怎么安慰李维新的悲伤。 “张燕有什么好的嘛,哥们给你找个更漂亮的...” “要不哥帮你追她?” “你倒是说句话嘛” 黄斌唠叨个不停。 李维新已经止住眼泪了,准确的说,在黄斌说到“贾思思”这个名字时,他的忧伤一下子就被突如其来的惊慌冲散,然后开始担心深深隐藏的心事会就此暴露,好在黄斌终究是猜错了对象。 李维新勉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然后长舒一口气,开始装模作样的收拾课桌,不远处,传来张燕和黄斌嬉闹的争吵,“黄斌,你再乱嚼舌根,老娘撕烂你的嘴。” “你看,心事暴露了吧?这叫——恼羞成怒。” “草...你还讲...” 章节目录 第六章 李维新的第二个冬天 某日,教室,课间。 黄斌按捺不住八卦的性子,朝李维新问道:“李维新,你觉得张燕怎么样?我觉得她也喜欢你,你有戏”。 李维新皱皱眉,不耐烦的说,“别乱讲,我不喜欢她”。说着,悄悄撇了一眼正在看着不知名课外书的贾思思,然后轻舒一口气。还好,她依然全神贯注,应该没注意到他和黄斌的交谈。 “我说真的,你真的有戏,不像我...”黄斌顿了顿,自知说漏嘴,便停了下来。 “不像你什么?”李维新兴趣起来,八卦之火熊熊燃烧,“那你喜欢谁?” 黄斌顿时变得支支吾吾起来,从来不知害臊脸上浮现起一片红晕。 一顿扭捏过后,黄斌脸上变得十分严肃,他把脑袋考得与李维新更近,极力的压着声音说:“我喜欢——贾思思,我当你是兄弟才告诉你,你可别给我捅出去。” 李维新一片呆愣,他朝黄斌看看,又朝贾思思看看,发现少女专注的脸上刹那间变得通红,于是,他似乎明白了一切。 “好的,我谁都不告诉。”李维新机械的回答,“要上课了。” 李维新心里很难受。 这个世界为什么对他这么多恶意? 张燕为什么要找他讲话? 覃老师为什么要给他换座位? 黄斌为什么喜欢贾思思? 他为什么不敢喜欢贾思思? 李维新不知道答案,只知道此时的自己很冷,冷到身处十月的秋天,他也控制不住身体颤颤的发抖。 要把贾思思让给黄斌吗? 哦,不是让,贾思思从来没属于过他,也从不曾喜欢他。 贾思思漂亮,成绩好,家境据说不错。 李维新不帅,成绩好,家境惨不忍睹。 黄斌也不帅,成绩差,家境据说很好。 在这样的对比下,他引以为傲的好成绩马上变得一文不值。有什么用呢,成绩再好,也拉近不了第四组最后一个和第三个座位之间天涯海角的距离。 李维新很努力,一直都很努力,但出身上天给的差距让年少的他打心底里感到无力。他拼死的学习,不顾一切的学习,终究不过是一场落叶浮萍的游戏。 他又开始控制不住顽皮的眼睛,泛滥的液体汹涌而来,在眼眶疯狂的打着转转。 黄斌看着由晴转雨的李维新,疑惑着摸了下后脑勺,不解的问:“大哥,你又咋了?” “这鬼天气,太他吗冷了!”李维新趴下身子,嚎啕大哭。 这天,真的太冷了,冷到他尚算强大的心脏,寒到彻骨,蔓延全身肌肤! 他捏紧拳头,在脑海无声的用力咆哮。 我,李维新,要好好学习,出人头地,将来赚很多很多钱,娶很好看很好看的老婆,像贾思思一样好看。 可是,对不起,我要选择放弃你了。 再见了,我还未来得及如火如荼的青春! ...... 那一天,李维新痛哭流涕,哭到老覃来了也不管用,大家谁也不知道他是受了什么委屈,为了什么难过伤心。 那一天,谁也没有发现,坐在前面的贾思思脸上闪过心疼、纠结、喜悦等复杂的神情。当少年泪流满面的时候,看起来毫无干系的少女的内心,似乎也远不像表面那般风平浪静。 那天过后,一切如往常般平常。唯一不同的是,李维新学习更加奋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奋笔疾书,晚上挑灯夜战,就连上体育课也夹带着一本教材,只等老师说声解散便静悄悄地躲在角落背诵。他不分日夜、不分上课下课的学习,学习到拼命,到初二结束时整个人已瘦了七八斤,原本高挑的身材彻底成了长竹竿。 他不在乎,只顾风雨兼程。为了自己的小小梦想,少年努力的想要抓住整个青春。 考出去,考出去,总有一天他要去大城市工作、买房、娶妻生子,把爸爸妈妈奶奶和他所有在乎的人都接到城里过上幸福的生活! 章节目录 第七章 搬迁 初二的生活很快过去,李维新朝长大又靠近一些。 这年暑假,李维新本想继续坐在门槛上、草坪上、石头上静静地看书、做题,累了,便可在山野之间漫步,摘几颗不知名的野果充饥解渴,可谓“坐看云起时”。 但党和政府终究觉得他们生活得过于凄惨了些,于是经过一系列慰问、调研、开会之后,几个年轻力壮的领导爬到姜家山上给村里仅剩的三十多名山村居民带来了易地搬迁的喜讯。 好事,天大的好事。山上的伯伯婶婶奔走相告,阿公阿婆竞相欢庆,整个村庄陷入前若未有的喜庆之中。 李维新很开心,开心到夜不能寐,开心到看书做题的时候竟然认不得书中极其简单的文字。 但欢欣之余,他的心中又泛起忐忑的波纹。 新的居住地好吗? 爸爸妈妈在那里能赚钱吗? 我读书能更近吗? 姜家村,还是家吗? 14岁的少年找不到答案,只能求助似的望向天空。 天上晴空万里,白云舒展着身子缓缓飘动,很美,很暖,但告诉不了他答案。 不过十来天,勤劳的姜家村村民靠着搬、挑、抬、拖,硬是完成了把众多家具搬到有公路的地方装车以及房子拆除的任务,效率更高的,甚至还在山上多砍了几棵高大笔直的丛树、杉树,都是修新房子的好料子。 李维新家搬东西不算快,父母和奶奶勤劳节俭,舍不得缝补过多次的衣服、钉满铁钉的木柜,一股脑的全都要想上车,于是只能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李维新先是花了一天时间拿着爸爸刚买的拍照手机在家的周围左拍拍右拍拍,给故乡照了无数张合影,一直到手机提醒“内存卡存储不足”才罢休,然后便加入家庭苦力的行列,扛锄头、背板凳、抬木床... 十天很快过去,李维新和家人把老家能搬的都搬了,连墙上泛黄的奖状都被奶奶扒拉下来。除了半截石墙真的带不走,故乡,确实已不剩什么了。 天刚蒙亮,遥远的云层里,几棵零散的星星还在顽强的眨着眼睛,李维新和家乡父老到了该集体离开的时候。 “噗...嗤...” 六轮车发出沉闷的呼啸声,大家上车,关门,彼此沉默。 李维新透过副驾驶的车窗玻璃看到故乡渐渐缩小成模糊的影子,耳边传来呼啸的风声和隐约的虫鸣。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此时的故乡没有下雨,但李维新觉得他和诗人的心情完全一致。他鼻子一酸,赶忙紧紧地闭上眼睛假装打盹。 六轮车摇摇晃晃,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直摇到李维新忍不住想吐的时候才停下来。 司机师傅关闭发动机,搓搓手,说:“到了”。 李维新睁开眼睛,窗外,已是艳阳高照,远处一片青山与水,还好,虽然没有故乡那么高的山,但看起来依然很像。 也是,如果这里也有那么高的山,那还搬过来干嘛?李维新念想,心中不由得觉得一阵好笑,脑海竟又不可自主的飘向只剩断壁残垣的远方。 “噼噼啪啪...” 一阵巨大的鞭炮声把李维新拉回现实,窗外,浓厚的青烟挡住了青山绿水,他微微皱眉,开门,下车。 “欢迎各位来到枣苑村,来,我们掌声欢迎。”不远的屋檐下,一个体型稍胖,看起来四五十岁的男人小跑过来,边鼓掌边说。 “谢谢领导,谢谢谢谢”下了车的众人诚惶诚恐的感谢。这帮没见过世面的穷人,在政府宣布搬迁政策的时候已经感动落泪过一次,此刻,差点又被中年男子的一句话搞得泪腺崩裂。 一群贫民,何时感受过别人的热情以待呢? 李维新亦步亦趋的跟着众人前进,最前方,中国男人滔滔不绝。 “大家好,我是枣苑村的支书,我叫夏为民,大家叫我老夏就行。” “夏书记好!”大家不约而同的说,中间还夹杂着几句“夏支书好”、“领导好”、“夏总好”。没有什么文化的众人,搜肠刮肚的想令对方开心。 “枣苑村呀,有几万人口,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尤其适合种水稻和柑橘。以后大家就在这里安居乐业,我代表村里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大家一起建设美好家园。”夏支书说话逻辑清晰,滴水不漏。 初来乍到的众人和李维新一样,跟着他亦步亦趋,随声附和。 “书记说的对,我们一定努力”、“对对对,一起努力”... 李维新不说话,也没有他说话的份。他走在人群最后面,东张西望,脑海不停的做着比较,这里有水泥路,老家没有;有小卖部,老家没有;有楼房,老家没有;有高高的树,老家有,而且更高更大。 这里的人很和蔼,可是也很陌生。 这里的天空清朗,可是没有故乡那片懒散的云。 这里看起来很富裕,可是,不包括他们。 李维新低头思索,为什么落寞,为什么伤心,为什么在本该迎来新生的日子里神情低沉。 他想不清楚,越想越糊涂。只知道这里一切都好,可是他还是想念故乡,想念那个前几天他用锄头亲手摧毁的天堂。 章节目录 第八章 我爱你 暑假过后,在学校领导极力的挽留下,李维新没有转入新家附近的中学上学,而是继续回到了皂市镇中学。 有时候,世界,就是这么真实。李维新成绩好,不出意外的话,妥妥的重点高中对象,这样的学生,学校领导便是绑,也得把他绑到初中毕业。 倘若换做一个吊车尾的学生,学校恐怕只会锁起大门,哀求的跟他说:求求你了,祸害了我们两年,轮换一下糟蹋别人去吧。 李维新无所谓,对他来说,在哪里都是学习,只要有学上就好。 等他来到学校,老师早已把生活用品准备好,毛巾、桶子、牙膏、牙刷一应俱全。这种温馨周到的服务,独李维新一家,别无分号,便是他,以前也没享受过。 报名的时候,新班主任听到他的名字,严肃的脸上立刻挤出两道颇为牵强的笑容,温声说道:“维新,怎么样?还满意吧?” 李维新受宠若惊,连忙回复:“谢谢老师,我很满意。” 他其实不太满意,因为他进教室时第一时间扫视了整个教室,没看到贾思思的身影。她,应该被分到了别的班级。很正常,毕竟两人的缘分本来就很浅。 李维新心想,看来,不用继续歌颂分班的校领导了。 …… 一周很快过去,李维新转了好几趟客车,终于回到新家。 所谓新家,不过是两个油布搭起的三角棚子。棚子不大,在摆放了两张床后,基本再无落脚之地。 李维新脱掉鞋子坐到床上,做了一会作业,拿起母亲新买的滑盖手机,登上了自己的QQ。他的QQ好友不多,几个同学和陌生人零星的躺在好友栏中全体灰白,一动不动。 李维新随手划了几下,一条信息也没有,正想百无聊奈的退出QQ,这时,一条好友申请弹到手机屏幕中央。 “滴滴滴滴” 李维新惊讶,知道他QQ的人并不多,想要加他的人更少,要找他聊天的人更是稀有无比。 他好奇的点开好友申请,是一个名叫“我在雨中等你”的昵称,昵称下面,还有一行小小的留言: “我是贾思思” 李维新惊呆了,双手一松,差点把手机摔到地面上。 贾思思?她加他?什么事? 李维新曾经想过和贾思思一万种发生接触的方式,但从没想过会是这一出。他震惊,呆滞,然后欣喜若狂。 惊喜到心慌的他手指并不缓慢,在大脑还在宕机的时候便迅速的按了“同意”。 真的是贾思思?会不会是同学的恶作剧?应该不是,同学并不知道他心底的小秘密。 会不会是找他有事?可是,找他能有什么事?两人一直如平行线般毫无交集。 李维新百般纠结,怎么也思索不出答案。直到手机通知铃声再次响起。 同意好友申请不久,在李维新望眼欲穿的期盼中,“我在雨中等你”不负众望的发来了信息: “李维新你好,我是贾思思。前段时间听说你搬家转学了,我还以为见不到你了呢。” “没有没有,老师让我回皂市读书,我就回来了”李维新飞快的打字,打了删,删了再打,终究没想出更好的回复来。 “那挺好的呀,以为你要走,大家都挺舍不得你的”贾思思回复。 “哪有,我在皂市连朋友都没几个,大家根本不会管我在哪呢” “不会呀,很多人都舍不得呢。” “比如?” “比如……额……”贾思思被他逻辑清晰的灵魂提问搞到焦头烂额,只得手忙脚乱的苍白回应,“这个啊……” 李维新无所谓的笑笑,他当然听得出贾思思说的是客套话,倒也毫不在意。只是话到这里便卡住了,他再不知该怎么回复,也不知要怎样不牵强的提出新的话题。 不回是不行的,再怎么样也得把信息回过去!于是思来想去,想到大脑短路的李维新竟然发了一句极为大胆的话: “这其中,包括你吗?” 按下发送键,李维新连忙关上手机。一条信息,似乎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贾思思并没让他等太久,有时候,看起来明明更羞涩的少女在这方面,反而更加大胆。 “我……大概……可能……包括吧” 贾思思断断续续的回复,一句话,硬是被她拆成了四五段,花了两分钟才发送完。 李维新兴奋地一蹦三尺高,吓得脚下的陈年木床咿咿呀呀的作响反抗。你再跳,你再跳老子就撂挑子,让他那他妈的睡地板去! 还有什么比暗恋的少女亲自说舍不得他离开更令李维新开心的呢?李维新内心极为鼓舞,比初二期末考试拿了年纪第一还要兴奋。 那一天,李维新和贾思思聊了很久,聊到夕阳西下、星光灿烂、夜虫和鸣、皎月如银。 聊到木讷的他终究没忍住,鼓起勇气的跟女孩说:“我喜欢你,你可以答应我吗?” 然后一顿惊慌失措,赶忙在下面再加一句:“好晚了呀,你困吗?” 女孩沉默许久,手机安静的亮着光,李维新直直的看着屏幕,一刻也不敢放松。 良久,手机终于发出久违的提示音: “是好困了,我们去休息吧。” “好的啦,那,晚安,好梦!”李维新长舒一口气的打着字。可他又有些不甘心,她,到底看没看到信息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把表白的语句再发了一遍: “我喜欢你,你可以答应我吗?” “快去睡吧,晚安!”贾思思这次没让他久等,及时回复道。然后手机铃声再未响起。 豆蔻的少女总是有着自己的矜持,她们喜欢朦胧的爱情和动听的情话,喜欢自然的告白和默契的厮守,这是她们与生俱来的美丽。 就像蓝天和白云的缠绵,青山与绿水的交汇。只有水到渠成的爱情才能让她们由衷感到惊喜,才能带给她们致命的吸引力。否则,即便再喜欢,女生总会觉得生活少一点什么,偶尔一生气便会说:“你一点也不懂我”,然后或是生着闷气等安慰或是越想越气摔门而去。 最起码,再稚嫩的爱情也绝不是像李伟新这样一头撞到南墙!没给他一张好人卡已是少女仁慈的要命。 李维新不懂,否则也不会打破砂锅的追问。第一次遇到这种难题的他心中仿佛钻进了一亿只蚂蚁,咬的他心烦意乱,夜不能寐。 贾思思的答案是什么呢?她究竟看到信息没有?她是拒绝吗?还是默认? 从那天起,李维新和贾思思每逢周末便会聊到很久。但他再不敢问起同样的话题,网络另一头的少女自然也不会提起,两人似是心照不宣,又像是流水无意。 李维新踌躇着,再抓耳捞腮也做不出似乎无解的问题。 这一点,只有时间能在未来给他答案。 章节目录 第九章 相恋和失恋 李维新和贾思思的爱情很简单也很遗憾,简单到仅靠着两部手机便完成了少男少女初恋的交换,简单到直到结束也未完成约会的壮举,更不用说肢体上的接触。 至于遗憾,许多年后,李维新才明白,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他从未亲口说一声:“我爱你!” 我爱你,多么简单和永不褪色的表达啊,可是懦弱自卑的少年怎么也不敢。甚至两人偶尔在学校的走廊、食堂、操场、水池相遇,两人也无法鼓起勇气像普通同学一样打个招呼,只是低头,再低头,悄悄用用眼角的余光告诉对方真挚的爱恋。 多么纯洁,又多么窝囊! 李维新其实有很多话想对贾思思讲,但他只敢在手机上说,现实中,他就像一只老家山上的松鼠,即便见到最喜欢的人,也要耷拉着尾巴藏到树上。 于是不久以后,贾思思不出意料的在手机上发表了分手宣言: “维新,我们分开吧,我们不合适。” 李维新死死地盯着手机屏幕,脑海被贾思思的信息炸得四分五裂。 但手指不甘就此结束,它要捍卫主人懦弱的尊严。 “我们在一起过吗?”李维新反问。 手机另一头,贾思思被李维新比珠穆朗玛峰还直的话语惊呆,差点忘了该怎么表示难过。你不应该挽留我吗?不该表达遗憾吗?再退一步,就是问一下分手原因也好啊! 贾思思既难过更生气,许久,躲在黑暗房间里的她终于想起还得回信息: “你忘了我,好好学习,将来一定有出息” “嗯”李维新回复,泪水在这一刻终于决堤。 未来我会有出息,会有房子,车子,爱人,但没有你。 李维新的初恋如山火一般,点燃、壮大、熄灭,时间短暂,却在心底留下一地焦炭。 他再次回归到了学习的怀抱,比以往更甚。失恋的副作用,在此刻竟然起到了正面的效果。 细心地父亲似乎看出了少年紧紧捂住的心事,于是趁着一个周末把李维新叫到了跟前。 父亲没有点破,本来也没有证据。抽着烟说:“维新,你长大了,我们家境贫穷,但我希望你理想不要贫穷。” 李维新点点头,“我知道”。 父亲满意的笑笑,说“我送你一句话,叫做: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你要牢记。” “好!” 李维新回到房间,拿出皱皱巴巴的日记本,在封面内页工工整整的写上: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父亲文化程度不高,给他讲这句话想必花了不少力气。他会牢记,更会做到! 初三的生活过得飞快,一睁眼、一闭眼便到了该毕业的年纪。 毕业考试结束那天,李维新和同学们拍完毕业照,正想收拾东西踏上归程,不知从哪蹿出的黄斌突然来到他身前。“李维新,快来和我合照” “好”李维新露出浅笑说,他不习惯拒绝,也没理由拒绝。 “我们去操场合影吧,我女朋友也在那里?” “你女朋友?”李维新大吃一惊,“你什么时候有了女朋友?” “没来得及跟你说”黄斌满不在乎的笑道,“你认识的,以前和你一个班呢” “哦”李维新微不可及的回应,他的心开始撕裂般的疼,疼得他脑子开始迷糊。他认识的,以前一个班的,黄斌喜欢的,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爱情就这么禁不起等待和考验吗?李维新不知道,身体僵硬的跟着黄斌一步一步。 “呐,她就是”快到操场的时候,黄斌伸出手指向操场中间的背影。 李维新顺着手指望去,是一个穿在白色裙子的女孩。他看不清女孩是谁,但很像贾思思的身影。 时间仿佛被顶格在此时,望着前方,李维新仿佛看到一个少女满怀期待的看着手机,在等待心上人的信息。 他看到学校的走廊、看到食堂、看到水池,那里有少年少女擦肩而过的身影。 他听到少男站在远方轻轻的说:“我爱你。”天涯边的女孩听到了,露出浅浅的笑,“我也是”。 他看到少年坚定地对手机许下诺言:“我会好好学习,以后好好工作,在大城市里和你在一起。我会变得很成熟,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娶你” 恍惚间,两人已走到了少女的身边。 “当当当当”,黄斌伸出双手,转过少女的肩。 “张燕!”李维新脱口而出,“是你!” “怎么,不行呀?”张燕笑靥如花。 “我以为你喜欢她,于是常跟张燕套近乎,没想到她喜欢的竟然是我。嗨,你说这气不气”,黄斌炫耀似的解释,“所以我也没有办法,只好自己笑纳了” “你找死是吧?”张燕扬起拳头,气急败坏。 黄斌躲躲藏藏,嘴里不忘挑衅,“你来打我呀!” “你等着!老娘今天就要代表正义消灭你!” 看着追成一团的两人,李维新觉得他们在疯狂的朝自己撒狗娘,不禁心生哀叹。 他觉得很是心累,既庆幸黄斌的女朋友不是贾思思,又羡慕他们无拘无束的爱情。 说起来,他和贾思思连一场正式的见面都没有过,从前只是觉得心酸。在这一刻,李维新打心底里觉得遗憾。 耳边,突然响起一道戏谑的提问:“怎么,想贾思思了?” 李维新本能的回复,“嗯”,说完,他才反应过来自己说漏了嘴。 “我早就看出来了”,黄斌得意的说,“因为我发现,你悄悄看她的时候,眼中亮着闪闪发光的星星” “可是,我们已经结束了!”李维新低沉的回答。 “什么?你们竟然在一起过?” 黄斌像踩到钉子,跳起来激动的说,引来四周同学道道惊讶的目光。 章节目录 第十章 失败者的命运 中考成绩公布,李维新不负众望的进了县城最好的高中,他的生活依然如人迹罕至的海港般风平浪静,单调乏味的三点一线不惊起一丝波痕。 李维新还是如往常般努力,写完了一沓又一沓草稿纸,做遍了校门口书店所有的试卷,成绩却像小时候常玩的弹珠一样,蹦蹦跳跳的在十几名和几十名之间来回跳弹。 不管李维新有多废寝忘食、不分日夜,他同班上整日嘻嘻哈哈同学的差距都如张开的裂谷一样越来越大,再也无法拉近。 人们常说:天才是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现在,李维新有足够的理由把他们驳斥到面红耳赤。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所有人,天才永远是天才,凡人再挣扎再努力也不会有任何意外。 天才只要一点小小的努力就行了,而他,付出了大大的努力,也终究被命运折腾到死去活来。 李维新明白,在强者如云的高中校园里,他这个在初中时期矮子中选出的将军终于黯然失色,即便再拼命的冲锋陷阵,也注定要被强者践踏,马戈尸还。他的平庸,在苦苦挣扎了这么多年后,终于掩盖不住,彻底显现。 长得越发漂亮的贾思思就在隔壁班,李维新知道。但失去了最后一道光环的他,从未打扰。他避免再见面,拒绝往有贾思思的方向看,实在避免不了,也要风轻云淡的擦肩而过,彼此默然。 时间如白驹过隙,李维新在县城最好的高中度过努力的高一,奋进的高二,坚强的高三,他在无涯的学海中苦苦挣扎,怎么也找不到波涛汹涌中的一叶扁舟。 高考成绩下来,李维新不出预料的受到了人生中第二个沉痛的打击,第一个是初恋分手。 499分,比二本线高十来分的样子。 查到分数的那个下午,李维新坐在空旷的房间,心中一片默然。这个结果,他早想过,但想过不意味接受。 他想起父亲曾给他的寄语,“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如今,学习的时间早已超过十年,但成名的梦想早已随高考的分数变得越来越远,刹那间便要烟消云散。 他看到陈旧的书桌上,还贴着初上高一时写下的理想: 上清华,考北大,去阅览世间繁华; 娶个妻,生个娃,在大城市安个家。 现在看来,一切都不过是一场美梦。梦醒了,现实零碎成一地笑话。 ...... 李维新还是去了城市,湖南娄底。城市不大,但足以装得下499分的他。 离开家乡最后的两个月,李维新整日无所事事,没有课本和试卷束缚的他,变得安逸又懒惰,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他开始接受自己的庸俗,享受平凡的快感。 三个月的假期不长不短,岁月的长河无限延伸。入学的那天早上,李维新起了个大早。 九月的清晨烟雨朦胧,潮湿的空气随风飘过,夹杂着些许凉意。李维新拿了件薄外套,顺着安静的水泥路缓慢前行。 道路两侧,早熟的柑橘已被剪掉,中熟的柑橘还是大片的青绿,柔风拂过,掀起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 不远处,几群赶早的农民正佝偻在金黄的稻田间忙着收割。他们边割边笑,兴是欢喜得了个好年成。 到收获的季节了,李维新喃喃的朝自己低语。他马上要去新的地方播种了,四年之后,也要有个好收成才行。 李维新想到,前不久,他曾做过一个令人心醉的梦。梦中,他金榜题名,家中张灯结彩,录取通知书就大摇大摆的搁在客厅的桌子上。来来往往的亲戚和熟人在他家里有说有笑,见他便满脸谄媚的恭贺:“热烈庆祝维新考上清华北大啊,李家出大人物啦!” 李维新礼貌的点头哈腰,“侥幸侥幸”,心中却很奇怪,难道优秀学生还能同时上清华和北大的吗?然后恍然大悟,该不会是在做梦吧? 少年清醒过来,果然是在做梦! …… 在奶奶微微颤颤的目光中,提着大包小包的李维新终于踏上更新的征程。 “维新,放假了多回来看看,回家要勤便些” “嗯,我会的”李维新头也不回的答应。 不敢回头,回头就要哭了。 他大步大步的往前走着,不让奶奶看出他的不舍和伤心。眼泪不听话,总是滴滴答答的掉,和行李箱轮子滚过噼里啪啦的声音纠缠在一起,杂乱到自己也听不清。 章节目录 第十一章 寒冬过后是夏天 在很多人眼里,大学生活美好到颓废。大学里有漂亮的女孩,或小家碧玉,或浓妆艳抹,大都欲拒还迎,亭亭玉立,只要你有心,总能捕捉到独特的一朵。 大学里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理想,少年少女站在象牙塔尖踮脚仰望,有的人渴望自由,于是长出翅膀,不惧生死的往前飞翔;有的喜欢安逸,便躲在温柔的象牙塔里,聊聊天、调调情,不错过每一道舒适的日光。 结果谈不上谁对谁错,跳出象牙塔的人有的折了翼,身体被挂在树梢流血,有的人成了鹰,盘旋在高空俯视所有的人。躲在象牙塔内的,有些人的父母是国王大臣,于是他们一辈子都能无拘无束的挥洒光阴;有些人的父母是农民,待象牙塔消失,等待他们的便是无休无止的艰辛和贫困。 凡事不谈原因,只谈因果。聪明人都知道,这个社会本就无所谓公平,但无论是谁、什么身份,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一定会指向截然不同的后果,开启形状各异的人生。 李维新的家很穷,他也没有翅膀,于是他从入校开始,便试着走出象牙塔外,一步一步往下爬。 长不出翅膀,那便用双手代替,大不了摔得七晕八素,头破血流,只要能到终点就好。谁管成功者俯视众生的姿势是飞着、站着、坐着、躺着,还是匍匐着的呢? 进入大学的李维新忙碌而自由,他加入学生会、参与校外兼职、学跆拳道...做了一个又一个尝试,生活多姿多彩,精彩纷呈,但无一例外的失败。到大二的时候,他终于看清自己,果断放弃一切,转行到文学创作和音乐领域。 踏入文学和艺术的殿堂后,李维新平淡的灵魂果然得到了升华。他再次变得风风火火、风来雨去,在不算广阔的校园留下深深地痕迹。 汉语言文学专业诗词比赛一等奖、文学院诗词大赛二等奖、校园原创文学三等奖、原创填词优胜奖,等等等等... 平庸的李维新成为了校园“名人”,准确的说,是全校各个院系都知道学校有个写作不算厉害、音乐水平超烂的自恋人士。大家都乐意看他笑话,用善待智障的眼神关爱他。 李维新毫不在乎,他虽然能分辨出哪些是真诚祝福,哪些是幸灾乐锅,但平庸的自己只要有一点点异于常人的地方,起码也能算是小小的进步。 他继续写,继续唱,用苍白的文字和零碎的歌曲抚平孤独和忧伤。 事实证明,有些人是会间歇性失聪或失明的。大三上学期的某个上午,阳光明媚,李维新心情大好。他背着吉他,在青青吉他社卖艺唱曲,高谈阔论。一个女生走到台上递给他一张纸条,对他说“你很有才华,我很欣赏,加个微信吧。” 女孩睁着漂亮的丹凤眼看李维新,李维新顶着灰黑的近视眼镜看她。手中的吉他停下,发出沉闷的杂声。但这一刻,除了女孩声音的回响,李维新什么也听不见。 李维新说:“好”。 他想,他会永远记得这一天,记住这个女孩,这间教室,这里所有的一切。 女孩叫夏天,像阳光一样带给李维新温暖。他的生活开始有了底色,他勤奋写作,女生充当主角,他弹着吉他,女孩便陪在身边。 他们一起参加社团活动,一起去云雾缭绕的郊区爬山,一起拜佛,一起挂上“永结同心”的红色彩带。他们一起做恋人该做的一切,美好得如幻觉一般不够真实。 李维新曾压制不住心底的好奇,小心翼翼的问:“夏天,你为什么会喜欢我?” 夏天伸出双手捧起他的脸,把李维新的头蹂躏成一颗爱心。 她说:“你聪明,你自卑,你没人爱。没关系,我爱你。” “理由呢?”李维新在谈崩的边缘跃跃欲试。 “需要理由吗?”女孩反问,“那你为什么接受我,是缘分还是生活?” “我相信是缘分,但我想和你一起生活。”李维新说。 “那我也是,你站在人海中,别人都看不见你,只有我能感受到你身上温暖的气息”夏天说,“我喜欢你,不需要理由。如果一定有理由,大概是该死的荷尔蒙。” 李维新听完一片安心。他害怕没人爱,更害怕假装的爱。夏天爱他没有理由,在他看来,便是最好的回答。 他决定要把整颗心都交给夏天,等到毕业,便带她去看老家一览无际的山和洁白无瑕的云,给她吃奶奶做的灌汤包、玉米饼、红薯干。给她,他能给的全部。 李维新曾给夏天写过一首诗,作为定情信物送给了她。诗被粉色的明信片裹着,明信片外套上信封,藏在199朵娇艳的玫瑰花里。 这首诗歌想了三天三夜,推敲修改、缝缝补补、删删减减,形成了他最得意的作品,内容是这样: 有山有水,绿色就渲染在清澈上 他悠闲得像个孩童 看着一波一影无聊的打盹张望 她从岸边走来,影子就显露在水里 映在他的脸上。像花瓣落在水里 让奔腾的河流欢快被岩石挽留出荡漾 —————————— 永远不知道他伫立了多少日子 沉寂了多少年,渴望了多少次花香 他在等春天来临的时候 在小河边张望出心的触感花的彷徨 于是落步于水,把她的影子看成道道水花 通过入心的甬道刻画出甜蜜而悠长 —————————— 谁都不会想到这样的春 即便日暮途穷也不在乎的惆怅 就像水中影子的肌肤或沉或轻 渐渐变成一道束缚心底的绳 激起刻骨铭心的心驰神往 和鸳鸯戏水的荡漾 —————————— 他就在岸边一瞬间就获得了彷徨 闲适如孩子般的情长 可是谁也不知道地有多老天有多荒 影子还会在水中停留多久 能留下几多忧伤 —————————— 古老的小河还会有很多春天 会有更多天真悠闲的人 会留下更多的故事在岸边深藏 岁月依旧会带来很多她的影子 从青春变得成熟从少女变成新娘 就在小河边和着鸟语花香 —————————— 他可能还在也可能不在 可能在或不在都一样 不用听也不想 管它岁月静好还是一片苍茫 管她是一如既往的安宁还是在 哀怨婉转的浅浅吟唱 当他顶着浓重的黑眼圈把玫瑰花送到夏天楼下的时候,夏天果然感被她感动到哭。她拉过李维新短短的袖子,擦着偷偷跑出的泪,娇娇柔柔地说:“你个傻子” 李维新挠着后脑勺嘿嘿直笑,觉得几天的劳累没有白费。 “你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