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下车》正文 第九二八章 物质

    凭借核裂变引擎,净土文明,有望扩张到比邻星系,但要走向更远的地方,

    显然,还需要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路,要一步步的走;

    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西历1617年,在GMC宣布启动远航计划的十七年后,位于木星公转轨道的“终产机”体系,太空流水线上,第十艘002型远航探索飞船缓缓驶出,逐渐接近、并汇入位于流水线一侧不远处,静默列阵的远航舰队。

    远航舰队,作为净土文明探索比邻星系的第一批次力量,共计飞船二十艘。

    其中一半是动力相对薄弱、货舱容积巨大的002型,另一半则是动力充沛、货舱容积有限,并装备贯通式粒子炮与火箭助推核弹的001型。

    从太阳系到比邻星系,四十万亿公里、四万年的漫长征途上,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作为规划者,“盘古”的策略是未雨绸缪,即便暂时不考虑遭遇外星文明的可能性,为抵御小行星、天体碎片等威胁,舰队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武装。

    一切以对抗天体撞击,而非外星文明为目标,这一原则,

    至少现在目前仍十分合理。

    比邻星系,准确地讲,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由三颗恒星组成,其中两颗为彼此牵制的双星系统,另外一颗——也就是比邻星,距离双星系统则较远。

    对远航舰队来说,一旦接近遥远的比邻星,则恒星的光和热,可以称为一种不错的能量来源,即便比邻星本身的光度并不高,表面温度也远低于太阳,但对反射——汇聚形态的换能器而言影响并不大,能量来源还是有保障。

    相比之下,反而是在盖亚表面,似乎俯拾即是的物质,

    在比邻星系却很匮乏。

    迄今为止,人类的观测发现,在三颗恒星组成的比邻星系中,只有一颗大小与盖亚相仿的行星,这的确有点少。

    其他行星的存在可能,当然有,但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证据。

    基于这种现状,远航舰队必须携带大量物质资料,才有可能在四十万亿公里外建立起一座有足够规模和技术水准的前进基地。

    这座预想中的基地,一方面,可以为人类观测、分析比邻星系,提供平台,让净土民众得以“身临其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作为前进跳板,从这里启航新的舰队,探索银河更深处的广袤空间。

    基于现有的探索资料,比邻星系的物质,显然较太阳系更加匮乏一些。

    而二十艘亿吨级的远航飞船,是否足以携带建设前进基地的全部物资,这一点,不论民众、还是“盘古”都有清醒的判断;

    因此,也不会孤注一掷,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一切准备就绪,当年10月,净土第一远航舰队在大批民众的注视下,进入电磁入轨阵列,逐一以每秒十公里左右的初始速度发射出去,迅速脱离“终产机”体系的引力井,核裂变引擎动力全开,曳出长长的离子束,

    向着远方的比邻星系,加速飞去。

    舰队,共有二十艘亿吨级飞船,总质量接近26,0000,0000吨,这是一次大手笔的掷出。

    净土文明的星际时代,就此开启,宏观上的一笔账必须算清楚,即,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来衡量,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制约文明迈向星辰大海的最主要因素,并非能量,而是质量,这是必须要有的觉悟。

    与来自太阳、或者放射性物质的能量相比,物质,目前完全依赖太阳系内的八颗行星、若干小行星与更细碎天体。

    这些天体,即便质量十分巨大的,譬如1.9*10EXP27千克、一点九亿亿亿吨的木星,对人类而言的利用价值也相当有限,更不用说太阳本身,大部分组成成分都是氢,

    一种除核聚变、或者合成水之外,并无多大用途的元素。

    而可控核聚变,在净土文明的最近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可控核聚变究竟是否可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结论,1509年的盖亚净土科学研究机构,认为其并非人类获取能量的最佳手段。

    在当时,这是很明智的判断。

    而在后来的几十年间,科技的发展,“全产机”与“〇三工程”的一步步落实,也证明了这决策的正确性,依赖近日轨道换能站与“炮弹”发射与接收系统,人类无须仰望可控核聚变的奇迹,仍然可以获得近乎无限的能源供应。

    可是,一旦将目光投向星辰大海,飞船的动力系统,似乎就仍需要核聚变的强大力量。

    与技术成熟的核裂变引擎相比,聚变动力,一旦投入实用,完全可以让远航飞船的极速提升一个数量级,达到“千分位”的水平。

    用每秒三百公里的极速,飞向比邻星系,耗时也将缩短为四千年。

    这样的结论,乍一看,似乎是有点奇怪,毕竟就算传统的化学火箭,只要减少载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极速。

    理论上,只要无限缩减载荷与燃料的比例,即便化学火箭发动机,都可以驱使飞船达到每秒三十公里、甚至三百公里的最大速度,即便这时载荷已少到了微不足道,效率极差,毕竟也总是可以飞得到。

    然而问题在于:

    火箭也好,飞船也罢,在真正接近、进入比邻星的引力井时,必须进行一次漫长的减速。

    否则,以每秒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速度,飞向比邻星系,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擦肩而过”,继续向前飞向银河深处。

    先加速,再巡航,最后还要减速,这任何远航飞行的标准步骤。

    对传统的化学火箭发动机,即便在加速时,疯狂减少载荷、提升极速,却会因此而没有足够的燃料用来减速,除非人类只想向比邻星系发射一些小型探测器,或者路过时顺便看一看,否则,都不能指望化学火箭。

    同样的道理,用在核裂变与核聚变发动机上,一样比例的燃料,可以支持后者提供更大的总冲,在完成同样性质的飞行时,

    后者,就可以少带燃料,而多带载荷。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Com,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com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