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九十四章

    萧寻初拿上那弟子设计的火器模型准备讲解,方一抬头,便瞧见谢知秋倚门站在外面。

    他当即对她一笑,桃花眼弯起,挥手打了个招呼。

    谢知秋颔首。

    二人不必言语,彼此也有默契。

    萧寻初见谢知秋来了,心情明显变好,对旁边的弟子愈发和颜悦色,教导时格外耐心,搞得小弟子受宠若惊。

    谢知秋则自行走进学堂,拿起学生们近日做的作品观看。

    云城的义塾是两年前开始办的。

    与方朝传统的教授四书五经不同,云城选拔管事者的标准与儒学全然无关,自也不教这些。

    谢知秋尚为国子监祭酒时,曾为义学改革设计过教学规划,这份规划如今就应用到了这里。

    她以当初的设计为蓝本,又加入了一些传统的启蒙内容,作为新义学的课程。

    其中包括识文断字、墨家术基础理论、数学、天文地理以及一些谢知秋认为有益的百家杂学。

    义学针对的学生也分为两种。

    一种是立即就能投入劳动的成年学生。

    由于他们当下必须讲求效率,针对这类学生,基础内容都讲得不深,只起到扫盲作用,以专业技术为主。这部分学生,一般只需半年到一年的学习,就可以通过考核,然后进入绣坊和工坊工作。

    他们一般自己也想快点开始赚钱,会主动加快学习速度,甚至曾有个别佼佼者只用了三个月即完成学业。

    另一种则是尚无工作能力的孩童。

    对这一部分学生,则是正儿八经的启蒙。

    而叶青和知满又从这些尚在学习的孩子中,挑选出一些在墨家术方面格外有天赋兴趣且较为勤勉的学生,收为弟子,尝试将他们培养成日后可以接班的墨者。

    此刻在学堂中的三名弟子,就是这种情况。

    这三名都是知满的弟子,两女一男,年纪最大的已过十四,而最小的才九岁。

    知满从数月前才开始招收弟子,因此手边人还不多。

    而萧寻初的大师兄叶青,本来就有一个弟子逆川,来到北地后,为了尽快帮到义军,很快就选了一批工匠传授墨家术,然后又从其中挑选可靠聪慧之人,作为嫡传弟子。

    最初能在工坊中培训工匠,亦或是在义学中教导墨家术的先生,几乎都是叶青培养出来的人。

    五年下来,他可谓桃李满天下,嫡传弟子就有超过五十人之多,更不要说徒子徒孙。

    如今云城内的建筑、工具都与别处不同,连随便一个夜市都随处可见奇门巧器,随便问一个小孩,他都能说出几条墨家术的基础规则。

    对初入云城的人来说,这只怕是相当奇异的景象。

    谢知秋拿起一个弟子做的小机关,左右转转,又放下。

    这时,萧寻初指点完弟子,悄无声息地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笑问:“在想什么?发呆似的。”

    谢知秋一顿。()

    她说:只是在想,辞官一举,大抵是做对了。

    ▼辰冰提醒您《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朝廷是一条常规而保险的道路,也可得到名利。

    然而身为朝臣,她却处处受到桎梏。

    想要达成自己的目的,她必须成为高官,站到极高的位置。

    然而为了保住这个地位,她又不得不有所妥协。

    办义学,不能提及墨学之名,只能将墨家术融入各类技术之中,以保证儒学的正统地位。

    招收弟子,只能招男,而不能招收女弟子,否则就会阻力重重,还会被指责颠覆阴阳伦常。

    更不要说军事改革、武器的运用等等。

    朝廷如此笨重,如此守旧而沉重,那么多人固守旧路,不肯改变。

    它如同一艘巨船在海上航行,一点点转向都要受到巨大阻碍,非得使出浑身的劲不可,要让它转航,谈何容易?

    而在这里,就完全不同。

    谢知秋就是这里话语权最大的人,她想办什么样的义学就办什么样的义学,想收什么弟子就收什么样的弟子,不必再有任何顾忌。

    而且北地民风开放自由,许多在汉地或许推行起来困难的政策,在这里居然被接受得十分良好。

    如今长街之上,孩童谈论墨家术极为普遍,女子外出做工更是人人习以为常之事。

    正如萧寻光当初所言,他们是为了家园与百姓集结起来的军队,而非为了个人权势富贵。

    所以只要是百姓能够接受、对百姓有利的政策,在此地便百无禁忌。

    *

    次日。

    清晨。

    谢知秋尚在梦中,忽然感到脑袋下的枕头微微在动。

    她浅浅蹙了下眉,略带倦意地微微睁眼。

    只见萧寻初正小心翼翼地试图将手臂从她脖子下面抽出来。

    见她醒了,萧寻初一笑,放低嗓音:“抱歉,弄醒你了?我听到外面好像有些动静,想去看看是不是有事,看你睡得还熟,本不想吵你。”

    谢知秋尚未睡醒,十分下意识地往萧寻初的胸膛方向靠了靠,半梦半醒地问:“什么时辰了?”

    “别担心,辰时未到,你还能再睡会儿。”

    他说。

    谢知秋平日繁忙,所以晚上通常睡得很沉,萧寻初也希望她睡得舒服点,所以若无必要,谢知秋靠在他怀里睡的时候,他会尽量不动。

    不过,外面好像越来越吵了。

    萧寻初顺了顺谢知秋的头发,便要起身更衣。

    谁知恰在这时,就听门外一阵急促的步伐,随后便是雀儿敲门的声音——

    “小姐!小姐!前线的急报来了!”

    谢知秋顿时清醒。

    *

    如今边疆的战事情况,也与过去大为不同。

    来到北地之后,义军起先弱小,只能以防御和游击的方式帮助方国。

    不过,自从有了自己的

    ()    根据地(),在谢知秋的种种改革治理下⒖()⒖[(),义军的实力有了迅速改善,不但通过投奔的朝廷军与征募的流民壮大了兵力,还配备了种种先进武器。

    三个月前,萧寻光进行了仔细清算后,认为义军现在装备、兵力、粮草、士气都没有问题,已经度过了艰难的打地基时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开始反击了!

    辛军与朝廷军已经僵持了三年有余,逐渐显露出疲态,但义军却正是好时候,他认为现在就是那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提议北上,夺回十二州!

    谢知秋经过反复权衡,同意让萧寻光一试。

    萧寻光遂领兵出征。

    不得不承认,萧寻光在军事方面很有一套,在他的统领下,义军军纪严明、势如破竹,简直宛如又一个萧家军。

    没多久,前线就传来喜讯。

    萧寻光巧妙地联合了十二州内对辛国统治不满的汉民,义军团结义军,短短三个月,竟一口气取回了其中五州之地!

    这样的速度,无疑令谢知秋惊喜。

    只是事情太过顺利,又让她隐隐感到不安。

    谢知秋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只要有前线的战报,就会第一时间看。

    这次,一听前线有了消息,她当即翻身而起。

    *

    须臾,谢知秋已经整装一新,干净利落地坐在桌前,来听雀儿汇报消息。

    她道:“你说吧。”

    雀儿郑重地对谢知秋行了一礼,言道:“小姐,今早有两条急报一起到了,一个是好消息,一个是坏消息。”

    说到这里,雀儿顿了顿,她知道小姐素来不喜欢打哑谜,便直接往下说——

    “好消息是十二州传来的,萧将军前日率军又攻下一城,十二州里有六州实际已经在萧将军掌控之下。照这个进度下去,或许十二州全部复归原主,也是近在眼前的事了!”

    谢知秋颔首。

    萧寻光的确继承了他父亲萧斩石的衣钵,作战勇猛而细致,善于任用将兵又精通兵法,几乎没有短板。

    谢知秋得知萧寻光那里顺利,松了口气,却不敢掉以轻心,又问:“那坏消息呢?”

    “坏消息……”

    雀儿凝了一瞬,才迟疑地道:“坏消息其实与义军无关,不过……”

    雀儿语气复杂地说:“近一段日子,我们这边都没怎么遇见辛兵。萧将军北上后,一直是姜将军在镇守西关,她观察辛军情况觉得奇怪,就命人探了一探,谁知发现一个不得了的情况!

    “辛军竟是有意避开了东面的义军,直接一路往南去了!

    “他们抓住了朝廷军的薄弱之处,一路进攻,长驱直下,看这架势,竟像是打算将被我军夺取的六州置之不理,反而要径自往梁城去!

    “朝廷军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来,被打得猝不及防。朝廷军的情况,小姐你是知道的,他们怎么挡得住这种攻势?

    “现在辛军还差两百里路,眼看就要打进梁城了!”

    谢知秋原本一直在想坏消息会不会是义军何处有疏漏被辛军攻破,同样没想到没想到辛军居然会有如此出其不意的一招,听完此信,不由怔住。!

    ()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