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一百九十八章

    萧斩石听了那士兵的汇报,连忙冲到关楼最高处,借着地势向远处眺望。

    由于遭到突袭,原本秩序井然的辛军俨然乱了阵仗,破关的阵势慢了下来,正惊慌地应对三面包夹的敌人。

    过了不久,在峭壁两边的落石和火炮停下来以后,只听远方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

    又一支大军从后方冲上来,趁着辛军溃散的时机,一举冲散辛军的队伍,破了辛军的阵势!

    萧斩石心中震动,而当他从关楼上看到那支大军带头冲锋的将领时,更是瞳孔猛然一颤,内心之激荡难以言喻!

    只见一名女将腰间门别着一圈飞刀,手上拿着一把长刀,策马飞奔而来!

    “冲啊!都给我冲!”

    她声嘶力竭地吼叫着,挥舞长刀将迎面而来的对手打到马下。

    此人在敌阵中杀得披头散发,却愈发显得气势惊人,磅礴气概几乎能逼得人睁不开眼!

    大约是为了避免麻烦,那女将实则戴了半脸面具遮掩相貌,而且关楼离那里有一定距离,这边实则不太看得清对方面容。

    不过,从年少岁月相伴至今,朝夕相守数十载,萧斩石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如此熟悉,焉能认不出自己结发相知的枕边人?

    萧斩石一时百味交杂,竟不能言语。

    与此同时,早已筋疲力尽、陷入绝境的朝廷军显然更加兴奋——

    “义军!是传闻中的义军!”

    “义军来了!义军来救我们了!”

    “得救了!”

    朝廷军本以为自己今日必当死在擎天关,忽然看到救星,犹如深渊谷底看到远方落下点点星火,情绪受到的振奋可想而知。

    一时间门,擎天关内尚有战力的朝廷军亦士气大涨!

    *

    此刻,谢知秋亦在义军后方督军,听到前方传来擎天关未破、一切如计划般顺利的消息,方才松了口气。

    纵然帮助朝廷,对义军而言未必有利,但谢知秋前思后想,还是决定派兵前来援助。

    此举,不是为了朝廷,而是为了擎天关后数万万普通百姓。

    义军集结的初衷,便是为了守卫江山与家人。

    若是为了夺权而放任辛军屠戮中原,那么日渐强大起来的义军,也只不过是成了又一个迷醉于权力之中、对百姓的苦难视而不见的朝廷。

    不过义军从北地赶来,需要时间门,要在辛军不发现的情况下完成包夹偷袭,更必须拟定万无一失的战略。

    辛军的到来,让不少擎天关附近的山民都感到恐惧,于是谢知秋利用这一点,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这一带熟悉地形的山民的帮助。

    他们手上有天鹤船,以及这些年北地墨者开发出的种种器械。

    利用这些器械,再加上附近山民的协助,他们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将火炮运到了擎天关两岸山上,用于埋伏辛军。

    萧寻光还在十二州作战,短

    时间门内回不来,所以本在镇守北地的姜凌自告奋勇带兵守卫擎天关,成了本次的冲锋大将。

    朝廷会派萧斩石来守擎天关,倒是出乎谢知秋的意料。

    这无形之中帮了义军一把。

    义军要完成埋伏、做足作战准备,需要一定的时间门,而这期间门,势必要守城将死守擎天关、不让辛军突破才行。

    谢知秋已经尽可能快得让义军完成部署,但守城将是萧斩石,无疑如同上了一道保险。她相信萧斩石的作战能力,得知萧斩石亲自来守城,谢知秋便知此计必能成功。

    当然,能让姜凌他们夫妻团聚,亦是一桩意外之喜。

    谢知秋骑在马上,遥望战局,看前面的形势,已确信擎天关必然能守住,而辛军倾全力进攻擎天关,此战失利,必当令他们损失惨重。

    这或许就是局势逆转之局。

    不过……

    谢知秋眼神一动,看向梁城方向,握着缰绳的手微不可查地凝了凝。

    既然出手守住了擎天关,那么朝廷也就安全了,而义军还将自己一部分的实力暴露在朝廷面前。

    义军与朝廷关系如此微妙,义军不受控制,却拥有这样的军力,这必定会触动朝廷那根敏感的弦。

    此番,他们算是守住了江山百姓。

    然而,义军与朝廷博弈的帷幕,恐怕才刚刚开始。

    援助擎天关是为了保有初心,但接下来……他们还得守住自己人。

    *

    “皇上!皇上!”

    擎天关的战报送回梁城时,赵泽已经收拾好金银细软,打算带上大臣和他的一众妃嫔,以去行宫休息为名,暗中迁都。

    军报在午夜时分百万火急地送到,将赵泽吓了一跳:“皇上!擎天关守住了!萧将军与北地义军联手,大败辛军!是大捷啊!”

    赵泽原以为传来的会是萧斩石战死,他们必须尽快逃去南方的消息,他甚至这段日子连悼词都想好了,听到擎天关竟然大捷,反而一时没反应过来。

    与辛军作战三年有余,他们实在胜得太少。

    赵泽先是涌上一阵狂喜,心说萧斩石还真是宝刀未老啊。

    不过,紧接着,另一个词又触碰到他的不安之处——

    “……义军?”

    这几年,赵泽其实频频听到义军有关的传闻。

    尽管有些将领会刻意瞒下义军的消息,将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但也有一些将领正直尽责,会将情况如实上报。

    更何况赵泽是个喜欢去民间门的皇帝,就算这几年他胆子变小去得少了,但常年待在皇宫对他来说实在太过无聊,他偶尔还是会上街逛逛。

    百姓之中,亦有与“义军”“神兵”有关的传闻,对其评价几乎全是正面,甚至有神化的趋势。

    赵泽对此,心情则略显复杂。

    义军切实地拖慢了辛军的进程,帮他保住江山,这是实情,他也暗自庆幸。

    但是,这样不受

    控制的大军,着实是个隐患,令他不安。

    当下有辛军在,似乎义军还没有针对他的意思。

    但将来呢,等辛军不打了,他们会解散吗?

    掌控了这样的力量,连朝廷都无法击败的辛军,他们却能轻易击败,这会不会让他们的欲望持续膨胀,开始有更大的图谋?

    赵泽越想越是忐忑。

    他在屋中踱步几圈,郑重考虑之后,决定先行试探一下,召来士兵道:“义军现在何处,可有办法与他们的大将沟通?”

    那士兵回答:“义军的行踪并不与我军互通,但由于擎天关的辛军还有去而复返的可能性,所以义军尚有一部分精锐士兵和传信兵留在擎天关附近,帮助萧将军退敌,若是通过这部分人,应当可以联系到义军统帅。”

    赵泽琢磨片刻,说:“朕会草拟圣旨一份,你们带去给义军大将。

    “神威义军,义薄云天,英勇无双。

    “此番擎天关之战,义军护国有功,朕深受动容,感激不尽,民间门有此等义士,实乃江山之幸。

    “故朕不忍如此义士飘零在外,有意开恩,特招安此军,令其可为朝廷效力。

    “朕欲将军中大将皆封爵授官,聘以高官厚禄,以救国之将之准论功行赏,食邑万户,军中士兵亦可得赏赐,朕愿赐以土地金银,以表心意。”

    士兵并未听出此旨凶险,还觉得皇上大方宽和,赏赐的确是义军应得的,十分高兴,领命道:“是!”

    *

    圣旨很快到了擎天关,义军留守在擎天关的人接旨后,马上赶回驻军之地,向谢知秋汇报。

    谢知秋听完圣旨,神情未变。

    她并未感到意外,只是在看了圣旨后,感慨地道:“这些年,赵泽心眼也长出来不少,都学会在下手之前,先试探猎物了。”

    雀儿隐约觉得跟朝廷扯上关系准没好事,但她瞧着这个圣旨,又不大说得出端倪。

    她只得问道:“小姐,这话是什么意思?”

    “义军抗辛多次取胜,还时常帮助朝廷军,不但很得民心,在民间门风头正劲,而且于朝廷有恩。朝廷若是要脸面,就绝不能在这种时候对付义军。”

    谢知秋缓缓言道。

    “但义军的存在,于帝王而言却是隐患。”

    “赵泽这圣旨,表面赞扬封赏,实则暗藏杀机。”

    “义军现在的实际领地有数城和已取回的北地六州,然而名不正言不顺,朝廷并不承认。赵泽给的赏赐虽厚,但纵然食邑万户,也比不过这真实的江河领土。”

    “义军作为民间门私军,地位较为尴尬。”

    “而赵泽一个皇帝,已经主动出言招安。”

    “义军若是接受,就等于朝廷白得了这数万精锐兵力,还一下子收复了大量领土和被辛国占据多年的北地六州。所谓给将领的封地,肯定不会是现在义军已经有统治根基的云城与北地,多半会将所有将士拆开,放到容易监视的地方,可谓顿失实权。”

    “但义军若是拒绝招安,那就明摆着是不服从朝廷的管理,马上就可以扣上谋逆反贼的帽子,朝廷再要清扫义军,十分名正言顺。”

    “朝廷试图招安过义军,还打算给予厚赏,可谓宽和大方,在百姓看来已经很有诚意,不会因此导致恶名。而义军若是拒绝,则显得居心叵测。”

    “赵泽此举,可谓名声、利益、消除隐患,三者尽可得之,而让义军陷入两难之地。”!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Com,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com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