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零九章

    数日后。

    “皇太后,方国的使者到了。不过……”

    “请他们进来。不过什么?”

    “方国使者让队伍里的大部分人都留在了城外,最后只进来一个实际有职务的女官,一个工匠模样的年轻人,两个工匠学徒小孩,还有一辆奇形怪状的马车。”

    “——!”

    *

    同一时刻。

    伴随着木轴摩擦滚动之声,一辆比寻常马车宽敞且外观奇特的车舆,在周围百姓与守城士兵的侧目下,穿过城门,缓缓驶入上京城。

    “娘!那辆马车长得好奇……唔!”

    长街之上,这样一辆与众不同的马车,自然分外引人瞩目。

    辛国境内,还从未有人见过这样的交通工具,路上的行人商户,都不由自主地望过去,对着那怪车行注目礼。

    坐在那怪车前驾车的,是个年仅十一二岁的女弟子。

    她扎了个简单干净的混元髻,身着靛色弟子袍,年纪虽小,却在两旁众多行人的注视下仍从容不迫,显得沉着稳重,又坐在这样一辆怪车前,倒颇有些仙人出洞的出尘气质,隐约令人感到不凡。

    不多时,怪车行到辛国皇宫前,方才停下。

    女弟子灵巧地下车,打开车帐,从里面扶出一位年轻女子。

    那女子身着深紫汉制官服、配金鱼袋,神态庄肃,举止端雅,尽管身边并没有带很多前倨后恭的随从,但光凭这气度仪态,一眼就能叫人瞧出身份不一般。

    这个女子方一下车,不要说普通人,便是看惯了高官皇戚的宫禁守卫,都感到周遭气氛为之一变,好似连空气都变得庄重。

    这一行人是由辛国专门负责接待外使的官员从城外的驿馆接进来的,一看就是外邦使者。

    紫服女子淡然递上度牒,反而是那守卫愣了愣,才回过神来。

    不久,那女子缓步步入深宫之内。

    她走到一半,忽定住步子,回头看了一眼。

    那漆黑沉静的眸子,深得望不见底。

    须臾,她复回头,继续向前走去。

    在她身后,深红色的辛宫门扉沉甸甸地合了上去,隔绝内外两重世界,再也没有回头路。

    *

    不多时。

    紫服女子步上大殿,行礼道:“方国使臣谢知秋,见过辛国皇帝,见过承天圣命皇太后。”

    辛国的年轻皇帝看上去十八、九岁,着柘黄袍衫,由于辛国汉化程度极高,哪怕皇帝生于大贺皇室,且是辛族人,单从服装外表上看,与方国皇帝几乎毫无差别,反而是朝堂上的许多北地官员,看着更有异域风情。

    不过,谢知秋很清楚,这朝堂上真正的掌权人,并非这个眼神清澈好奇的年轻皇帝,而是垂帘坐在少帝身后、身着紫金百凤袍的尊贵女子——

    辛国承天圣命皇太后,李贞儿。

    而当谢知秋坦坦荡荡地观察李贞儿的时候,那位

    珠帘之后真正掌握大权的女性下棋人,同样在观察她。

    说实话,李贞儿此刻十分惊讶。

    她本以为要深入辛国宫廷谈判,谢知秋至少会多做防范,若她真是义军的重要人物,除了朝廷的护卫之外,她再弄一些人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应当不是难事。

    可是,她非但没有严加防范,反而逆其道而行之,孤身一人就进了辛宫,连她带进城来的所谓的工匠和小孩,都留在了宫外。

    此刻,谢知秋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朝堂上。

    李太后这辈子从未见过如此简单的外交使团,甚至一时语塞。

    她本欲一上来就给谢知秋一个下马威,但对方如此不按常理出牌,而且以女子之身独自站在成群的外邦官员中竟丝毫没有露怯,怎么看都像是有备而来、另有后招。

    李太后是聪慧的女子,她脑筋一转,顿时谨慎,不敢轻举妄动,转而中规中矩地道:“听闻谢大人身为方国重臣,此番是代表方国君主,与吾国谈判而来。既然如此,方国应有使者团队,怎么进宫来的,只有谢大人一人?”

    谢知秋面无表情,从容回答:“方辛两国战事,再打下去于辛国不利,所以对我国来说,停战或者继续打都无所谓。

    “方国如今不过是顾念方辛两国邦交多年的情谊,爱惜两国边疆将士的性命,才有意照拂辛国,前来寻求于两国而言共赢之策。

    “若辛国一意孤行,仍要继续交战,那方国本不畏之,自然无话可谈。

    “谢某不过是代表方国君主,前来告知辛国此事,并非求和。若是辛国君主否决提议,那谢某这就打道回府,绝不多费口舌。

    “如此简单之事,谢某一人足矣,难道还用得着方国派两个官员吗?”

    谢知秋话音刚落,辛国朝堂一片哗然!

    一个暴脾气的辛族官员看上去当场就要抢武器冲过来砍她,好不容易才被其他人拦住。

    连李皇太后都没想到这个年轻姑娘瞧着一本正经、文文弱弱,说起话来竟如此嚣张欠打,一时都没接上话,愕了半息,才怒拍凤椅扶手:“大胆!”

    李太后怒道:“当初是方国朝廷主动北上,先动了手,辛国不过是防卫而已,而纵然如此,辛国也是胜多数少,甚至一度兵至擎天关,你凭什么出此狂言?!”

    谢知秋对曰:“方国率先出兵,却是辛国挑衅在先。更何况北地十二州四十年前是方国领土,本就是辛国侵占之地,人欲取回自己昔日被他人抢夺之物,难道也算抢劫吗?

    “辛军说是兵至擎天关,可擎天关并未失手,反而是辛军,如今可还进得了十二州中的丽州以南?”

    李太后哑然,只是眯起眼,盯着谢知秋看。

    谢知秋浑然不惧。

    她道:“说起来,前些日子皇太后托辛军送给吾军的礼物,吾等已经收到了。礼尚往来,吾军恰好也有一物,愿赠给皇太后一观,不知皇太后可有兴趣?”

    “……”

    李贞儿凝神注

    视着她。

    平心而论,她不想就这样答应,身为辛国太后,到目前为止,总有种被这个方国女官牵着走的感觉,若一直如此,很容易步入对方的陷阱之中。

    但谢知秋这样说,她又很难不好奇。

    李贞儿考虑片刻,决定先看看对方在耍什么把戏,沉下声,道:“呈上来吧。()”

    谢知秋闻言,便一挥手。

    不久,便有人从宫外那辆古怪的马车里,扛上来一物——

    此物约莫一人高,重达十五斤,外覆牛皮,竟是一面表面柔质的盾牌。

    谢知秋道:此物,名为刚柔牌。()”

    *

    入上京之前,谢知秋与萧寻初商议:“我们对辛国最大的优势,在于积累深厚。从他们那种突火.枪的情况看来,他们才开始认真对待火器不久,但我们已经形成体系。

    “而且,辛国对我们实际拥有多少东西,并不非常了解。

    “如果他们认为一把相似的突火.枪是一种威吓的话,那我们就用同样的手段,来威吓他们,并且要展示出远比他们预想中更大的、鸿沟般的差距。”

    思路一旦清晰起来,就不会再因为一把意想不到的突火.枪而乱了阵脚。

    谢知秋本就有意向辛国展示军力,所以才会专门带上一群墨家弟子。

    尽管实际情况和最初预想的略有不同,但总体思路可以不变,一切准备都用得上。

    谢知秋说:“以往遇上类似的情况,我通常会耍点小手段,不过这一次,手段的作用有限,我们必须堂堂正正地赢!”

    人生无处不是赌局,不到最后一刻,总是难以判断结果。

    这一次,她仍然要赌。

    但她赌的是数年来踏踏实实的积累,能胜过对手发现劣势才匆匆忙忙的亡羊补牢;

    赌的是朝夕不怠、扎扎实实的前进,能胜过原地转圈、故步自封;

    赌的是她深信不疑是正确的新路,不会输给因循守旧、连一步变革都要周折数年的旧王朝!

    突火.枪无疑是义军最成熟、最标志性的武器。

    但是五年蛰伏,日复一日的建设与铺垫,他们教育出的上百墨者、培养出来的万千工匠,能做出来的东西并不只有区区一个突火.枪!

    *

    辛国朝殿之外。

    谢知秋亲自手持刚柔牌,命人以辛国的五眼突火.枪向她开火。

    五十步远,刚柔牌不过被弹丸砸个凹槽。

    三十步远,刚柔牌也就勉强打穿。

    而站在盾牌后面的谢知秋,面色不改,毫不意外。

    她将刚柔牌放下,令人呈给李太后看,并言:“此物以坚硬挡牌上覆牛皮、丝绵、绵纸等柔物制成,专门用于防范火器。

    “不过,因为其他军中以前少见火器,目前实战少用,只在我们自己军中做火.枪类武器试验时作为防护。

    “虽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但尚可一观。这一块就作为

    ()    礼物赠给辛国,还望太后娘娘不弃。”

    “……”

    正所谓眼见为实,李贞儿对自己有先见之明地挽留了会做突火.枪的方国工匠一事,本来是有些得意的,但亲眼见到此状,心头不由一阵一阵地发毛。

    尤其是,若拥有这样的防范之器,大多数人都会藏着掖着,将制作方法视作机密。

    可是眼前之人,竟然毫不犹豫地将盾牌赠给了辛国,还顺嘴就说了做法,可见这样东西对他们来说,真的不值一提,在他们自己的地界上,一定有比这更好的防具。

    李太后纵然面上克制情绪,内心却已克制不住地冒出对对方的恐惧。

    她再看谢知秋,眼神已如临大敌。

    谢知秋张嘴,正要再说什么,这时,却见一个内侍官突然从殿后冒出,小心翼翼地到承天皇太后身边,似乎对皇太后说了什么。

    李太后一滞。

    她看上去若有所思,先是看了看那内侍官身后,又看向谢知秋,眼神似有掂量。

    但过了一会儿,李太后还是点了头,随后示意内侍官传话。

    内侍官道:“谢大人,为我国制作武器的那位先生十分关注方国此番来使之事,方才也听闻了这件您携带而来的防具,他很感兴趣。

    “先生说,您不但专门带来这面刚柔牌,还请了工匠随行,想必是有备而来,除了这面盾牌,应当还有别的军备。

    “既然如此,先生提议,不如辛方两国趁此机会来切磋一番。他会拿出他这些年来的作品,也请方国使者这边请出最为出色的工匠,各凭本事。

    “届时,孰优孰劣,一试便知!”!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