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二百一十章

    “先生,这就是方国使臣带来的那面盾牌。”

    上京城北,有一处气派的宅院。

    这宅院有四个进院、两座门楼,主屋修了足有一米厚的朱墙,可保冬暖而夏凉,而东西两院结构考究,左右打通,呈对称格局,端重整齐,面积足以供数十人居住,一看便知是大户人家。

    宅邸之中,前院修了一座三层高的小楼,上下堆满种种器械,初入其中可以闻到木屑与硫磺交杂的气味,与云城那些墨家弟子扎堆之处颇为相似。

    而这里,便是内侍官口中那位“为辛国制作武器的先生”,在辛国居住的宅第兼工作之所。

    在楼台最高处,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正襟危坐。

    他身披贵重的毛皮大氅,室内取暖用的香炉炉底铺着白檀木,点的是名贵且带有香味的凤碳,尽管在朝中并无正经官职,但能瞧得出生活富裕,亦得到相当的礼待。

    此时,男子仔细端详着那面名为“刚柔牌”的盾牌,语气似有欣赏:“这盾牌……运用的原理不难,却构思巧妙,十分合理实用,看上去……像出自萧师弟之手。”

    说到这里,他稍作停顿,感慨地道:“萧师弟这些年来……想必未曾懈怠,真不愧是他。”

    正如萧寻初所猜测的那样,辛国这楼中之人,不是别人,正是萧寻初当年在临月山的二师兄——

    宋问之。

    前来的内侍官,对这位被李太后奉为上宾的“宋先生”颇为恭敬。

    他问:“宋先生认得方国那边的工匠?”

    宋问之凝了一瞬,方才回答:“嗯。”

    时隔多年,口中念出“师弟”这个词,不免感到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他视线不自觉地看向窗外。

    辛国上京汉化程度很高,乍一看实则与梁城十分相似,只是平时常见的异族面孔、常听的语言,还有种种迥异的物件与习俗,都在提醒着他,此处并非他的故乡。

    十二年前,他将自己掌握的突火.枪图纸卖给辛国商人,换得一百两白银,解了家中燃眉之急,亦勉强告别了落魄的生活。

    在他看来,方国的朝廷已然没救,就算继续留在方国,也永远不会有人看重他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工匠。

    于是,在辛国商人的盛情相邀之下,他郑重考虑许久,最终带着妻女,来到上京。

    承天皇太后亲自看了他的图纸,对他表示了赞许和欣赏。

    尽管她并未真正采纳他的武器设计,也没有让他做官,却赐下了府邸与金银的赏赐,偶尔也会让他做一些楼台修建之类的常规工作,给予他远胜于在方国的尊重,也让他过上了较为优越的生活。

    如今,他的一双儿女已经长大。

    儿子喜欢读书,在准备参加辛国的科举考试;女儿今年十六岁,随他一样喜欢摆弄物件机关,而且兴趣广博,不但养了两只猫儿,当下还正在后院吵着要出去骑马。

    宋问之大致猜得到自己

    的地位——

    他是某种有备无患的物品,就算暂时用不上,但考虑到未来或许会有可用之处,凭辛国的财力,完全可以供养一个像他这样的人,以备不时之需。

    对他而言,将墨家术发扬光大的理想并未实现,但比起梁城那时,至少不必再让家人受冻挨饿,至少得以衣食无忧。

    随着年华过去,他已经不再贪得无厌。

    梦想那种东西太过遥远,能实现最好,但若不能实现,安于现状也不是个坏的选择。

    只是……

    宋问之望着那面刚柔牌,目色逐渐沉了下来,表情难以窥其内心。

    *

    另一边,萧寻初正将自己闷在作为移动工作室的马车之中。

    辛国那边提出的比试,谢知秋自然是代表方国应了战。

    他们才刚在承天皇太后面前放了豪言壮语,这种时候若是退缩,无疑等同于露怯。

    萧寻初作为墨者的代表陪谢知秋进入上京,早就做好了与她共进退的准备,既然真有用得上他的地方,萧寻初必会全力以赴。

    得知情况后,萧寻初立即就将自己关进了移动工作室里,开始思索对策,禁止其他人打扰。

    此刻,他对着桌上的工具,还有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大量笔记,已经僵持了近两个时辰。

    规则是由辛国那边定的,三局两胜制。

    每一局会设置不同的战争场景,在一方拿出制敌之器后,另一方必须要在三天之内准备好克制之器,然后在辛国所布置的大型沙盘上当众进行实战,谁胜谁负,一看便知。

    由于武器乃是国之重器,制作方法极为机密,双方都不希望自己所拥有的先进武器天机外泄,所以工匠将在各自的工作室中作业,再由弟子将成品送至沙盘演示。

    工匠之间不会见面,也不会看到对方的制作过程,一切保密。

    第一局将是攻城战,由辛国东道主先手,萧寻初制守城器应战。

    对方要展示的攻城武器目前还没送来,萧寻初目前实则还不用着急。

    只是……

    “——师父还活着的时候,他曾说过,我们师门中所有人都是天资出色的墨家弟子,将来必是能工巧匠,能在墨家术上成就一番造诣。”

    “但是……唯有宋师兄,师父形容他的才能是‘神工鬼斧’、‘巧入天工’。”

    尽管在得到谢知秋的安慰后,他的内心已经没有那么动摇,但想到对面的对手是宋师兄,他还是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很清楚,以宋师兄的才能,绝不是可以轻易战胜的对手。

    可是,要怎么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他该怎么做?

    萧寻初的额头上渗出冷汗。

    他闭上眼,开始在虚无的无边黑暗中整理思路——

    宋师兄是什么样的人?

    他有可能会造出什么样的攻城器?

    宋师兄本人性情温和,连鸟雀都不忍

    见其死,可谓善守而不善攻。

    凭他的才华,其实做什么都非常出色,但第一局的攻城之器,实则并不算是他的强项。

    那么……

    忽然,萧寻初的眼前,浮现出了谢知秋的面容。

    他微微一怔。

    ……

    三日后。

    辛国宫廷朝殿中,承天皇太后与年少的皇帝高坐在上方,大殿两边,辛国群臣成列排开,气势逼人。

    在朝殿正中间,一个三丈长、三丈宽的大型方正沙盘被摆在朝殿正中间,士兵和城墙已然列好,工艺精湛,宛如一座真正的城池。

    今日,正是要在这个沙盘之上,进行第一场军事推演。

    承天皇太后居高临下俯视着谢知秋,道:“方国使者,今日就是比试之日了,你们没问题吧?”

    谢知秋又是孤身一人站在辛国朝堂上,她个子本就不算高,站在一众北地外邦官员中,愈发显得娇小。

    然而她背脊修直,清傲如竹,在这等场面下,竟也不显得弱势,只答:“皇太后不必手下留情,谢某愿见其详。”

    承天皇太后扫了她一眼,挥挥手,示意展示辛国的攻城器。

    不多时,几样盖着锦布之物,被宫中内侍小心翼翼地搬了上来。

    那锦布一揭,在场的辛国官员只怕也是初见此物,俱是惊状!

    接着,众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只见几辆巨型攻城冲车,整齐地排列在众人眼前!

    沙盘推演所用的模型,皆为等比例制作,有城墙作为对比,轻易就能看出此器若是制成实物,该是何等壮观!

    这些冲车若是实际制成,起码长十丈,高度更是不可估量,远胜于城墙。

    冲车共有五层,外形近似塔楼,用轮子作为移动工具,顶部用齿轮制成操纵台,可以人力驱动。

    整座冲车搭建了巨型梯子上下,其中装有大量刀剑机弩等武器,若将士兵放在其中,每辆冲车就可以达成数百人。

    这样宏伟之物,与其说是攻城冲车,不如说是一整座碉堡!

    这样的东西若是真实出现在战场上,不必见到实物,也能想象对敌方士兵的威慑力——

    士兵只爬云梯就可以轻易翻越城墙进入城内,众多武器与巨大的冲击力将给城墙带来可怕的破坏,守城兵只怕光是看到如此巨车,就要吓得腿软!

    *

    “此物名为临冲云梯车。”

    在上京北城,没有在众人面前露面的宋问之对宫中内侍如此交代,好让他回去对群臣说明。

    “此物集破城槌与云梯为一体,撞可破城门,上越可翻城墙。”

    “最下层以铁刺围住,既可作冲撞之用,也可令敌军无法近身,凡靠近者皆会被铁刺撞击碾成肉泥。”

    “上面四层不置隔板,令士兵可以在前进过程中进攻。”

    “中层放置火炮,上层安置大量矛兵与弓箭手,同时以刀枪戟剑的近战士兵为

    辅。”

    “此车,可以同时进攻防守,攻击范围极大,可远可近,敌军无法靠近,反而会被其重伤。”

    “在攻城战中,想必无往不利。”

    *

    朝堂之上,内侍官交代完宋问之的介绍之言,辛国那边已是一片叫好,掌声雷动。

    尽管不是实物,但光凭模型,也能瞧得出此车蕴含的技术之前卫、构思之奇巧,在当下的战场上,绝对是首屈一指的上等技术。

    谢知秋只有一个人,在这样铺天盖地的掌声中,她宛如一个异人,愈发显得格格不入。

    好在她表情极为罕见,在这种场合中,仍能保证巍然不动。

    她让自家弟子,将冲车的样式作用完全用笔记录下来,然后奔出宫外,去送给在车中等待的萧寻初。

    *

    同一时刻,宋问之在自己家中,等得有些煎熬。

    与自家师弟比试技术,着实是久违了。

    他毕竟是师兄,在临月山上时,两人比试,还是他赢得多。

    过去,萧师弟与他一样,善守而不善攻。

    萧师弟虽然出身军事世家,可却没有那种见惯生死的麻木。

    相反,他身上有一种上善若水的随性天然,无论是对己方士兵,还是对敌人,他都怀有对人性命的尊重。

    正因如此,宋问之采用了可攻可守的设计,盯准萧寻初不善攻式这一点,用了防御能力极高的攻城器。

    他既对这场比试有着复杂的心情,又有种难言的期待之感,想知道萧寻初会拿出什么应对之策来还击。

    面对这种堡垒车,生性随和的萧师弟,想必会很为难吧。

    正当宋问之思索之时,忽然内侍官又匆匆赶来。

    宋问之主动上前问:“如何?对方说几天可以做出守城器?”

    内侍官一路赶来,跑得满头是汗。

    “宋先生!”

    他急道。

    “那方国的工匠好大的口气,他看过设计之后,竟然回复说,不必等到三天后了,他一个时辰之内就能做出克制之物!”!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1.Cc,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1.cc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