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104章 104(三合一,含7000营养液加更)

    元狩元年,夏,蝉鸣初起。长安城中迎来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颇让刘彻欣慰的是,卫青霍去病此番果然没叫他失望,连哄带骗“助”军须靡拿下了大乌孙的异己势力。老乌孙王扼腕叹息,却也知道于事无补。

    在陇西休整过后,两位将军便要留下部分精兵驻守,率大军还朝。

    另一方面,坏消息来的也十分突然。

    今夏,长安周边的重泉(蒲城)、栎阳(临潼)、怀德(大荔)等地的万亩旱地因为缺水,一直没怎么浇灌。如今麦子灌浆期刚开始,旁的地方忙着防治虫害,这几地已经旱死了不少小麦。

    刘彻皱着眉头听大司农说完现状,缓声问:"往年大旱,洛河引水可解,今年怎么回事?"

    这正是大司农忧愁的事情。

    往年,重泉、怀德等地的农田都是靠着引水灌溉的,从前特别不方便,看着这几地是万亩农田,实际上全是旱地,不好种。

    自从卫小公子弄出了水车和高转筒车之后,最大的受益者便是这几地靠近洛河水源的农户们。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能将旱地浇灌好,也是一种本事。

    本来是喜事一桩,坏就坏在今春春季便隐隐有的大旱预兆。

    从入春之后,洛河,乃至京郊浐灞二河的桃花汛便大不如从前,果然到了初夏,这农田水利上便出了问题。

    刘彻沉声:“之前,怎么不见你提起长安附近的干旱之事?”

    大司农哪儿敢啊,连忙躬身回话:“陛下,不知您是否还记得,长安城先前铺设道路的时候,卫小公子曾开过一种沟渠,将先前过多的雨水都汇聚到了峪口深谷的水库里。"

    皇帝陛下被人一提醒,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儿,当时霍去病还是侍中呢,被他派去督促此事。

    刘彻这回总算明白了,长安没有出状况,多亏了小无忧预留的一手。而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却解决不了其他地方的旱地问题。

    君臣面面相觑,刘彻扬了扬下巴,叫大司农给他个痛快话:“这么大的事朕看你倒是不怎么急,说说吧,是不是有什么主意了?"

    大司农:“这供水的池子是卫小公子下命弄的,水车和高转筒车同样也是卫小公子琢磨出来的,因而,微臣认为……&

    #34;

    有些专业的事儿就得让专业的人来想主意。

    当然,这话大司农没说出口,只拿眼神巴巴望向刘彻。

    刘彻抬眸对视一眼,心领神会,对他的臣子有些不满起来:“朕养着一群朝堂重臣,是叫你们遇到事情指着一个七岁的孩子,这么说你也不怕叫人笑话?"

    再者说了,朕自己的儿子都不怎么使唤,哪里就轮得到你们使唤!

    见大司农等人当真是想不出什么主意,皇帝陛下厌烦地摆摆手,叫人都退出去。

    未央宫内,殿门“吱吱呀呀”阖起来,将过于刺目的阳光挡在外头。刘彻在里头,默了半晌,忽而跟四喜说起了从前。

    “朕还记得,这小兔崽子头一回正儿八经见朕,竟然打着主意用细盐和温室蔬菜的技法跟朕做交易。”刘彻轻声乐了两下,叹道,“一晃两年都过去了,臭小子也长大了不少啊。”

    四喜躬身立在一旁,半晌竟有些反应不过来——咱们陛下这是听了大司农的话有了什么想法?还是说,单纯的起了些慈父之心有感而发?

    四喜猜不透的事情,向来就不会强行去揣测。这也是刘彻最喜欢他的一点。

    见皇帝陛下瞪自己一眼,起身要出去,四喜也连忙跟上:“陛下,这大热的天儿,您是要去哪啊?"

    刘彻拂袖:“天气不错,出宫转转。”

    不多时,皇帝陛下便坐在玉辂上出宫了。

    一同随行前往的还有霍光。前一刻还忙的分身乏术的他,在刘彻一声令下就随侍在侧跟了出来,此时还有些不明所以。

    郎中令负责的是宫中事务,陛下这一出确实令人费解。

    刘彻也不跟他解释,似乎很乐意看到霍光身处状态之外的样子。他随口问:“近日在宫中还适应吗?"

    霍光:“是,微臣会竭尽所能处理好,谢陛下厚爱。”刘彻继续问:“与那东闾氏相处如何?”"……尚可,谢陛下关心。"

    猪猪陛下以此为乐,不依不饶问了“小两口”的事情半晌,这才抬起帘子,看一眼玉辂之外,笑道:“到了。这个时辰书肆也该下学了吧?”

    />

    霍光觉得皇帝陛下今日很不对劲,结合午前从别处听来的“多地大旱”的消息,少年郎中令敏锐地察觉到,有些小孩儿怕是要有的忙活了。

    ★

    被盯上的卫小四今日可开心啦。原因很简单,熬过了整整五日,他又可以有两天休沐日了。

    周末的快乐,现在整个鸿都门学的学子都懂!

    卫无忧和刘小据、卫登、李禹四人磨磨唧唧从学堂出来,还没走到大门外,就碰上了董仲舒和司马相如。

    司马相桥瞧见卫无忧就乐了,与董仲舒分享道:“夫子还不知,卫小公子作赋已经进步许多,至少读来通畅,言之有物,也不那般叫人想吐血了。"

    这话听着不像是夸人的。

    可架不住卫无忧小朋友脸皮厚,大大方方拱手一拜谢:“多谢司马夫子夸赞,小子也就是随手一写罢了。"

    司马相如哈哈大笑:“难怪东方兄说此子是个妙人。”

    董仲舒无言:"……你们就对他还是要求太低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董仲舒心中也很宠小萝卜丁,这点进步在他眼里堪比天大。

    老董抚了抚胡须,连连点头道:“不错,你能有这些改变,必然与背了不少篇赋有关。此事司马夫子与东方夫子当是头功。"

    卫无忧乖巧点头,嘴甜的夸赞几句,再听老董继续老话常谈,唠叨那些儒道之事。

    四个小矮墩子排排站着,眼瞅着书肆大门近在咫尺,却迈不出去的感觉,简直煎熬到了极致。

    就在卫无忧小朋友打算尿遁的时候,霍光从旁边不引人注目的小道里头拐出来,站在书肆外冲董仲舒的方向作礼。

    董仲舒自然是认得霍光的。事实上,托了卫无忧的福,老董已经快把这孩子的阿父阿母认全活了。

    他是不想,可拦不住这孩子三天一小错,五日一大错的犯啊。

    董仲舒连忙还礼:“郎中令怎么今日亲来了?”

    老董已经在心中琢磨好了,若这郎中令是来接孩子回府的,他一定要跟他掰扯掰扯书肆中的规矩。这些可都是陛下从前亲自通过的。

    然而,霍光只低低道:“陛下来了,怕是来接大殿下回宫的。”董仲舒:"……&#

    34;光速打脸,就是这般丝滑。

    老董当年那可是出了名的轴。

    若非如此,也不会因为“阴阳灾异论”惹恼了刘彻,被发配去郡国做了相国,还是在最为残暴的胶西王刘端手下。

    气氛一瞬沉默之后,董仲舒开口:"还请郎中令给带个路,老臣有话与陛下面陈。"霍光抬眸淡淡瞧了这位一眼,欣然应允。

    于是,一众小萝卜丁藏在转角处的小道口上,见证了董夫子噼里啪啦将皇帝陛下批的体无完肤的伟大壮举。

    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帝陛下、现任名誉校长刘彻,此刻只能从玉辂中走出,靠他那双勤劳的双腿,一步一步跟随小家伙们走回霍光府邸上。

    这还是董仲舒网开一面,给他走了后门允许的。

    回程路上,刘小据新奇地看着他父皇,交流经验:“董夫子可怕吧?”刘彻嘴硬:"……朕觉得还好。"

    卫无忧添砖加瓦:“老姨夫,跟我们您还装什么呀。哎,这回咱们终于有一样的地方了,同病相怜。

    剩下两小只瑟瑟发抖,不敢吱声。皇帝陛下忍不住想,早知如此,他就不来书肆,直接在霍光家等着便好了。

    一行人终于回到府邸,霍光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一半。

    因为提前差了人回来,吩咐大灶上将小食改成了御膳的规格,刘彻一进正殿入座,便有仆役们上

    了凉面。

    夏日的凉面,必得首选槐叶冷淘。这种吃法起源于唐代,被卫无忧拿来改了改,特用于夏日胃口不好的时候用上一碗。

    早有帮厨们取了槐叶置于清水中冲洗后,放在药捣中捣碎,过滤渣滓得到一碗绿汁用来和面。

    厨娘将面粉加入槐叶汁和食用碱水揉团,擀开切成长条。

    这个过程中,将新鲜的嫩藕切丁,再从翁中取出一些腌脆的萝卜丁,剁一点牛肉碎肉,葱姜蒜成碎后,入油锅拌炒均匀备用。

    锅中水煮沸了,将绿色的面条下入,煮熟后捞出镇入冰水之中,再装盘拌上几勺小菜,一点柿子醋和茱萸辣油,再从冰窖里敲上两小块碎冰渣子洒在里头,槐叶冷淘便成了。

    炎炎夏日,在外头走了那么长时候,皇帝陛下被暑热弄得有些没胃口。

    但见这清凉碧绿的

    面条呈上来,嫩的翠色点缀上茱萸火红,再有冰渣子的凉气隐隐冒出,叫他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刘彻不再多言,操起食箸尝了一口劲道的面条,便“呼噜呼噜”几口啞完了一小碗。

    侧首处,卫小四和刘小据也如皇帝陛下一般,沉迷嗦面不说话。霍光用余光扫了一眼,知道这餐小食算是平息了方才在书肆门前的怒火,默默松了一口气。

    如此一来,忧儿便是要被架着做什么事,也不会太过难受。这顿饭吃的是狼吞虎咽,没到一刻钟,餐盘便被仆从们撤了下去。

    刘彻接过帕子沾了沾嘴,开口问:“霍光,重泉、怀德等地大旱无水灌溉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刘彻这话显然不是说给霍光听的。

    霍光顿首,不着痕迹看了卫无忧一眼:“是,今晨听太仓、籍田等五令提起过。”刘彻:“可有解决之道?”"暂无。"

    流程走完了,皇帝陛下都不带遮掩的,径直将视线转向卫无忧:“你笑什么,可是想到什么好主意了?朕洗耳恭听。"

    卫小四:"……"有一种笑,叫陛下此刻需要你笑。

    小家伙懒得跟刘彻的小心思一般见识,大大方方问:“光光阿父,重泉是在洛河流域对吧?”他的当代地理属实学的不怎么样,还是问问阿父比较保险。

    霍光点头:“但是洛河水因为今春大旱,水库已经有些干涸迹象。吃水勉强还能供应,灌溉就不行了。"

    卫小四点点头,表示可以理解。

    历史上的黄河流域,进入枯水期时,有些支流的水库便会发生枯涸现象,这种事情还不在少数。相比之下长江流域便从未有过,最多仅限于水库缺水。

    卫无忧觉得,这还是与两河流域所属的气候条件有关,长江多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而黄河则以温带季风性气候为主,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靠近太行山一带,大旱干涸现象便尤为明显。

    见卫无忧似乎并不觉得太过为难,霍光这才多说了几句:“如今,水库干涸没法直接引水灌溉,而河水的水位又不足以用高转筒车调水。按照大司农所说,百姓们是一担一担挑着水,在田间给粮食吊命。"

    卫小四闻言,肉乎乎的小脸上生出几分凝重和心疼来。

    >自古以来,战争和天灾最为难的人便是老百姓。

    上位者或许有明君,有贤君,也有千古一帝,但是,怕是很少能有哪个统治者真真切切体会到民生之艰。

    卫小四摇摇脑袋,看着上首的刘彻,这回没有再卖萌藏拙:“我听说山区里有一种在小溪岸边筑坑集水的古老装置,盖上盖子,便是一口井。"

    刘彻从前未曾听过,但只听小家伙描述,也能想象得出。

    “这东西叫做‘溪井' ,其实就是利用了小溪的水线做储备。”小萝卜丁斟酌着用词继续道,“同理,我们现在在洛河水边多处筑坑集水,再利用高转筒车引水入田间,应当能解决一部分灌溉问题。"

    刘彻有些疑惑:“河水水线吃紧,此举不会叫洛河水枯竭吗?”

    卫小四摇摇头:“不会的。”

    黄河支流逢上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旱才会有这种可能性,而百年大旱不会是今年这种情况。洛河水的地下水位很安全,卫无忧这才想到借用部分地下水源。

    刘彻似乎还在犹疑思考,琢磨半晌,决定叫大司农差人先去重泉,试验在洛河水边造上一处溪井,看看有没有效果再说。

    卫小四一说起这些,忍不住打开话匣子:“其实,冬日里的闲田,要尽可能大量储集积雪,以便来年春日大旱时,用这些融化的雪水保泽。"

    他又道:"还有呀,先前在庄子上,陛下已经见过代田法了,可还记得?"

    刘彻想了想答道:"朕记得,将农田分为明和垅,叫为小沟,垅为高高耸起的埂子。"

    卫无忧:“对,就是它,明垅相间,第一年种在沟里的粮食,第二年就把埂子挖开,将沟填平,反着种庄稼,如此一来,地力增进的同时,还能天然抗旱。"

    刘彻听得云里雾里,忍不住开玩笑问:“朕看你总往庄子上跑,这都是你自己琢磨的?还是庄内有农务上的高手?"

    卫无忧笑了笑。

    他本来就想给刘彻引荐个人,这一问倒是免得他主动开口了。

    />

    说来也巧,这个赵过是自己毛遂自荐来庄子上的。此人尚且年轻力壮,到庄内之后,却是一心沉迷务农,卫无忧都没见过几次面。

    后来,有一次在田间碰上一闲聊,听着这人描绘的新式种田法,小萝卜丁越听越迷惑——怎么这么像是代田法?再一问名字,才知道撞上代田法的发明者赵过了。

    赵过对粮食耕种和产量的理解,完全就是卫无忧最需要的志同道合的队友。

    历史上,这位直到武帝末年时期,才被任用为治粟都尉,专管生产军粮相关事宜。这一回,他希望赵过能早些为大汉派上用场。

    刘彻果真对赵过产生了兴趣,原本打算从小无忧身边把人要来,放在朝中做些事情。但想起今晨大司农那番无耻发言,皇帝陛下又临时改了主意:“就叫他跟着你吧。”

    猪猪陛下说完,意味深长看了小萝卜丁一眼。朕可是发现了,跟着你才能做实事。卫无忧:"……"

    大

    抗旱灌溉的事情,很快就交给下头的人去做了。

    卫无忧在洛河沿岸多处开设“溪井”的举措进展很顺利。

    匠奴们在河水边凿上深坑,坑的四壁用石块和松木垒砌成“井”字形,以松木做梁柱,开朝向河水饿开口处用木石覆盖,防止河沙淤积。

    因为溪井水深,这时候再架设水车,便可以进行取水灌溉了。

    不过,这一举措也仅仅是为靠近河岸边的农田解决了燃眉之急,更偏远处的旱地,还是需要老百姓自己挑水。

    只不过水源不再短缺了。

    知道这些事情之后,皇帝陛下似乎终于从沉迷征战的爽感中拔头出来。他坐在未央宫沉思了一

    夜,第二日早朝,便下命朝臣们集思广益,想想如何能更好地利用洛河水。

    这事儿不设限,按照刘彻的意思,只要你能想出辙,你就是这项目老大。

    没过几日,有个叫做庄熊罴的人上书,建议开渠引洛水入田间灌溉。此举是个大工程啊,朝臣们提起又要花银子,瞧着都有些不乐意。

    刘彻哼笑一声,又甩出一份万民请愿书:“看看吧,这是怀德、重泉两地的百姓上书,他们愿意亲自开挖一条渠,引洛水灌溉重泉以东的地界。"

    大部分耽于田间

    的百姓都是不识字的,于是,那张纸上,被密密麻麻按满了大小不一的手印。

    随着皇帝陛下手一扬,纸页悠悠飘落在地上,轻于鸿毛,却像是一块巨石,压在了刘彻心间。他扪心自问,怕是算不上一个爱民如子的皇帝,但是,亲眼看到万民之心赤呈于面前,叫他不得不想着,要做些什么。

    这一纸请愿书,彻底叫朝中反对的声音平息下去。

    是日,刘彻雷厉风行,下旨征调一万余人开渠引水,并亲自给此渠命名为“龙首渠”。

    卫无忧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吃着手中的冰乳酪。他垂下头,掩住眸中震惊和热血。

    没想到几个小建议,竟然提前了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龙首渠”的开凿时间。这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

    著名的井渠法,就是汉代人民在开凿龙首渠时发明出来的。

    不过,很可惜的是,龙首渠经过十余年修建,最后初建还是失败了。后来,直到北周再开龙首渠以利灌溉;而唐朝的水利学家姜师度更是在此基础上引黄河水灌溉,惠及六十余万亩良田。

    可以说,龙首渠的建成,至少将四万公顷的盐碱地变成上等良田,如此一来解决的不止是农田缺水问题,更是粮食产量,一方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升。

    想到这里,小萝卜丁暗下决心,得先一步找出龙首渠初次建设失败的原因,结合后人智慧经验,让它更快更好地竣工!

    仲夏正热的时候,霍去病和卫青先一步回京了。

    天气炎热,路途遥远,大军仍驻扎在陇西郡郡治狄道,等候京中下一步指示。

    长平侯府内,皇帝陛下笑得合不拢嘴,趁着小子们还未下学归来,与两位归来的将军小酌美酒,对饮三杯,抢先享受这份巨大的喜悦。

    卫青许久没有尝到这烧刀子的滋味了,砸吧着嘴回味两下,这才道:“君上,我们舅甥俩此番回来,除了打嬴胜仗,还带回个好消息。"

    刘彻一听来了神:“哦?快说,仲卿怎么也学着无忧那臭小子吊着朕。”

    卫大将军笑道:“在靠近北地的灵州附近,去病出击时发现了猛火油油田。这储量不会比上郡那次发现的小。"

    刘彻眼中一亮:“可看管起来了?”

    “陛下放心,已经命近卫精骑严格把守了

    。只是这猛火油矿该如何开采,还得君上您亲自定夺。"

    刘彻其实对石油如何开采并没有什么概念,他只知道这玩意填装在猛火油柜中,用来守城,在当下几乎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像这种开采的事儿,猪猪陛下决定一会儿交给小无忧去思考更合适。

    他的注意力已经自发转移到了旁处:“霍去病,朕叫你出陇西深入河西五国,你带着精骑做什么了?怎么会发现猛火油矿的?"

    皇帝陛下可没忘记,第一次发现的猛火油是用大批量黑.火.药炸出来的。

    霍去病连忙狡辩道:“陛下,您不用担心,这回出征带去的黑.火.药没多少,我就试着玩了两次,炸死一波匈奴骑兵的时候,顺道给发现了这猛火油矿。"

    小霍出去跑一圈,身子板瞧着更结实了几分,就是人晒黑了,张嘴一笑,叫刘彻都没法发火。

    刘彻抬起手点了点霍去病,无奈点评:“算你运气好。”

    又转头叮咛卫青:“往后奇袭,再不许这小子携带黑.火.药了,免得没碰到敌人,自己先把自己给收拾了。"

    卫青忍着笑,附和道:“是,臣已经教训过他了。”

    皇帝陛下摇摇头:“教训他他能听就好了。”

    小霍确实没当回事,已经兴致勃勃说起自己用回旋镖玩转一只单于骑兵队伍的事:“陛下,您不知道,我那一场简直就是战神!"

    刘彻与卫青相视一笑。谁能想到,短短一年时间,叫匈奴人闻风丧胆的骠骑将军,回到长安就是这么一副少年心性。

    霍去病眉飞色舞描述着,光靠说不够,还打算掏出回旋镖演示一番,被卫青刘彻联手给劝退了。

    卫无忧小朋友就在这时候,被霍光牵着进了主殿。

    小家伙是听说两位阿父近日便会回到长安,但是没想到这般突然,乍一瞧见侧坐上熟悉的两个身影,卫小四欢呼一声,迈开小短腿便扑了过去。

    卫青一下子就站起身,把人抢先接在怀中。

    他慈爱的揉了揉儿子的脸颊,笑着用新长出来的胡茬去贴他,轻轻扎了两下:“怎么样,想阿

    “我和阿母都可想可想阿父了!”

    父子俩同时抢话之后,又忍不住都笑出

    声来。

    卫大将军不过几个月没见儿子,惊觉小孩儿长高了不少。平日里常常在身边看着,他们总说这孩子不长个头。可是离开久了,便能发现细微之处的变化。

    卫大将军唏嘘感叹,拍拍小家伙的屁股:“长了不少肉,背着阿父吃什么好吃的了?”

    卫无忧就不爱听这话,闻言扑腾着小短腿要从卫青怀中离开:“我才没有。阿父你累了,放我下去。

    在一旁眼巴巴等候半晌的霍去病连忙伸手将人接过去。

    卫无忧:"……"

    他是什么接力棒吗?

    小霍很不客气,直接提溜着卫小四回到座位上。

    如今侯府用的都是扶手椅与高的案几,正方便霍去病坐下后,将卫无忧放在腿上,一副本将军今日就要跟儿子形影不离的混不吝样子。

    卫小四默了半晌:"……去病阿父,你这样吃饭不累吗?"小霍扬唇:“不累。”“那我呢,我吃什么?”他这么侧身坐着,能看见的就只有上首的刘彻。

    小家伙委屈巴巴的,叫小霍越发愉悦:“没关系,你看阿父吃。”

    卫无忧:"……"

    刘彻原本老神在在一边饮酒一边看戏,看着看着心中竟有些吃味起来。皇帝陛下想的还挺多,觉得自己这两年还没抱过无忧呢,也想试一试这小子到底有多重。

    刘彻蠢蠢欲动,斟酌着用词时,。卫无忧在霍去病怀中不乖了,挣扎着摆动着身子,打算从他腿上溜走。

    小霍不肯,两人较劲之下,卫无忧一不小心踹了霍去病脚后跟一下。他发誓,真的只是轻轻一下。

    只见小霍眉头轻轻耸动一下,紧跟着,整张脸肉眼可见的白了起来。卫小四坐在他怀里,感觉最为明显,霍去病此刻整个人都绷紧了。

    小家伙很敏锐,脱口焦急问道:“阿父,你受伤了!”这话不是问句,而是基于对霍去病性格的了解,语气里带着一种很笃定的埋怨。

    小霍还想再骗儿子,被卫青起身无情拆穿:“行了,都这时候了你就别忍着了。我就说这伤得治吧?"

    刘彻也是一愣,连忙问:"怎么回事,去病受伤了?军医都是干什么吃的!"

    接下

    来,皇帝陛下骂骂咧咧,口头上把军医斩了七八次脑袋。

    卫无忧小朋友乖乖从霍去病腿上滑下来,无奈摇头,觉得皇帝陛下该是大汉朝最牛气哄哄的医闹家属了。

    霍去病被刘彻喷的狗血淋头,不情不愿撩起足衣,将伤口展露给众人。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小霍的脚部跟骨已经裸露出一小片,有一枚带着倒钩的小箭箭矢没入其中,想来,应当是军医取箭时,这种倒刺太难完全拔除,没有处理干净导致的。

    跟骨是组成踝关节的骨骼组织之一,它是支撑身体,稳定躯干的最重要部分。若是折在这里,霍去病这辈子轻则无法如常行走,重则有可能因为败血症丧命。

    刘彻也拢着眉头:“这样多久了?”

    小霍还妄图息事宁人:"没多久,也就小半个月。"

    刘彻怒了:"小半个月都这副德性,还敢快马奔波赶回来,霍去病,你是不要命啊?!"

    小霍此举确实是心大,卫无忧都火气上头,觉得刘彻喷的轻了。

    或许是时常在军营中受点轻伤,恢复力又惊人,叫霍去病对自己的身体变得有些不珍惜起来。还小声嘟囔着“没多大事儿”。

    卫无忧见霍去病压根儿没当回事,开口凶巴巴道:“吴王阖闾怎么死的?战场上伤了脚趾头直接死了。去病阿父你还觉得自己伤得不重吗?还是说,你想以后一辈子都没法上马了?"

    这话狠狠戳中了小霍最为恐惧的事情,看三人一脸严肃围着自己,少年将军这回也不敢说话了。

    太医令丞很快赶到了,瞧过霍去病的伤口之后,还是主张不动刀。

    “倒刺已经扎进了骠骑将军的骨头里,若想取出,恐怕要伤到骨头,只怕最终不是在救人,而是害了人啊。"

    卫无忧听着这话,脑中画出巨大问号,没忍住直接开口:“可阿父受伤了,一碰就疼,明显需要医治,难道就这么不管不问吗?"

    太医令丞躬身:“此非神农家事。”这话说得有意思,神农家事既是医术之事,动手术不是医士的事儿,难道是裁缝家的事儿?

    卫无忧这是心中焦急,其实很清楚,太医能有这般想法,只是因为当年的医疗认知受限。错不在一个医者。

    >可是,他也不想让霍去病为此买单。

    疾病往往是观察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史的最好窗口。

    从这种发展演变中,便能体悟出当前时代的社会环境、医疗技术、科技水平等等诸多方面的变迁。

    很可惜的是,西汉王朝的医疗水平,事实上还处于一种完全混沌的萌芽状态。

    在民间,开始出现专门性的为妇人看诊分娩接生的“乳舍”,像这样的公共医疗机构,直到唐朝才出现面向所有平民的医院——“病坊”。

    在这种缓慢发展的历程中,也曾在东汉末年,出现过华佗这样带着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的外科手术,在那个战乱时代被神化;却也随着他的陨落,重新被人们当作谣传。卫无忧对华佗到底是不是外科手术鼻祖并没有探究的兴趣。

    他只知道,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后世,确确实实存在着外科手术学这门学科,并拯救无数人于危难之中。

    既然如此,他就愿意相信华佗医术曾经存在过。

    他只是短暂地出现过,惊艳了一时,却因为没有转化成公共技术,叫东汉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医疗水平都因此停滞甚至是倒退。

    卫无忧深吸一口气,开口试图说服刘彻和两位阿父:“庄子上有酒精,可以防止感染;芙藻也已经用猪和鸡练过许多次手,现在八字缝合法都比江齐熟练了……至少,至少也去看看,确认情况好,把那东西取出来也就不用提心吊胆了。"

    像这样的箭矢倒刺一直停在身体里,引起脓毒症或全身性感染的概率,可比动个小手术的感染概率要大多了。

    在这个时代,败血症的下场唯有死。

    卫无忧都急得不行了,太医令丞还要坚持己见:“陛下,《黄帝内经》有言八尺之士,死可解剖而视之',这就说明……死尸才用于解剖,还请陛下与冠军侯慎重。"

    卫小四气得想打他。小家伙最近正好在学习《史记》。

    他记得《扁鹊仓公列传》也提过“割皮解肌” “诀脉结筋”与“操荒爪幕”等西汉已经切切实实存在的接近手术的医治方法。

    这诀脉结筋,其实就是血管结扎和韧带处理;而操荒爪幕,则有些拉开胸腹膜和大网膜的意思。

    卫无忧将这些—一讲给刘彻和霍去病他们听,最

    后又四两拨千斤道:“就比如说咱们大汉,宦官要去势,难道他们都是死尸吗?"

    四喜在一旁幽幽:“陛下,仆可不是尸体。”说完,还瞧了太医令丞一眼。

    正准备张口继续反驳的太医令丞终于反应过来,垂头立在一边不说话了。陛下没有阻止卫小公子,就证明,他也是希望将霍去病的伤情完全医治好,不要留下隐患的。

    刘彻等他们都不说话了,终于开口问:“你怎么保证去病的安全?”

    卫小四张了张口,开始在脑内总结起来。

    现代医疗那一套是没法完全在这里应用的,水平赶不上。但是,前人总有前人的智慧。

    "比如说,我们为了防止伤口感染的概念,会等缝合伤口时,采用桑白皮来消炎。"

    而隋朝的《诸病源候论》中的鸡脚缝合,也就是芙蕴一直练习的八字缝合法,也是缩短恢复期,保证手术安全的基本方法。

    在这之上,伤口感染本来就具有一定的或然性。

    至少,面对霍去病这种不动手术很有可能导致全身感染死亡的伤患,卫无忧觉得外科手术在大汉的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了,发展医学也不是一下子就异想天开,搞到什么开颅手术上去。卫无忧的想法还是以急救为主。而这种外科手术急救的最大受益人,自然就是大汉军队。

    比方说,战场上刀枪无眼,将士们常有重伤后,肠子被敌军划拉出来的状况发生。而当下的大汉,面对这种伤情,能做的就只有等死。

    而仅仅比西汉稍晚一些的东汉末年,相传华佗却可以将断开的肠子给对接到一起,缝合上塞回去。

    这种手术,在后世被称为“肠吻合手术”。

    当然,这种类型的手术,一般都会要求伤患肠子两头必须都袒露在外头,若是只有一头,那以大汉目前的医疗水平,压根儿没法进行施救。

    因此,就算要进行外科手术,其实也不是什么类型都能救的。

    除了手术类型比较挑剔,手术过程中,至少也要保持伤患处的局部麻醉。

    华佗的麻沸散配方已经成谜,卫无忧便决定选用后世中药麻醉中的一道汉方。

    小家伙继续对众人道:“这种中药麻醉能叫去病阿父在手术中感受不到疼痛,

    也是保证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

    "它是以蟾酥、洋金花、薄荷脑、细辛、生川乌、生草乌和胡椒配制而成。这种麻醉药可以起效两个时辰左右,足够进行阿父这种小型的外科手术了。"

    刘彻似乎有些意动:“在何处进行?不如就在宫中。”

    卫小四琢磨一下摇摇头:“宫中不太行,消毒杀菌和手术的无菌环境也很关键。”

    最好的地点就是庄子上了。

    庄子上如今不缺酒精,实验室相比其他地方本就要求干净,腾出一间进行消杀,也可以当做暂时的无菌手术室。

    就连外科手术必备的一套医用器具,也早在当初给剿猪的时候,就制作出好多套备用了。卫小四跟几人陈述完这些杂七杂八的前置条件,喝了一口水。

    刘彻沉吟半晌,见太医令丞似乎都被小家伙说懵了,露出一副想要围观的神色,索性点头答应下

    来。

    要求只有一个,先看看,不要急于动什么手术。

    卫无忧重重点头,连忙反身跑出正殿门:“我先去庄子上做准备,去病阿父可千万别再骑马走动了,找两个人,抬来庄子上!" 记住本站网址,Www.biquxu.Com,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biquxu.com ”,就能进入本站
上一页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